文房甑選
成都著名景點――杜甫草堂
時間:2010年02月07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4953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yu) 河南鞏縣(現鞏義(yi) 市)。二十歲起,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luan) ”爆發後,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wei) 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穀入蜀,於(yu)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前後住了四年,寫(xie) 詩兩(liang) 百四十餘(yu) 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wei) 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yu) 荊、湘,以舟為(wei) 家。770年病逝於(yu) 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luan) 的時局把他卷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hui) 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shu) 情懷。留傳(chuan) 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yu) 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為(wei) “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wei) 大的現實主義(yi) 詩人,被尊為(wei) “詩聖”。

       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為(wei) 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qing) 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yu) 壁間,始成祠宇。此後草堂屢興(xing) 屢廢,其中最大的兩(liang) 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麵整修後,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為(wei) 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總麵積有240多畝(mu) ,其建築為(wei) 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nei) ,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liang) 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yu) 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yan) 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li) 清朗。工部祠東(dong) 側(ce) 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象征著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為(wei) 成都市的著名景觀。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專(zhuan) 款,借鑒川西民居的特點,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於(yu) 碑亭北麵,占地一萬(wan) 平方米,建築麵積240平方米。主體(ti) 建築5開間,4座配房,竹條夾牆,裹以黃泥,屋頂係茅草遮苫,再輔以竹籬、菜園、藥圃,使整個(ge) 建築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色彩。遊人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心的樂(le) 趣。
杜甫草堂景點:南大門   大廨    詩史    堂柴門   水檻   花徑   工部祠   少陵碑亭
            茅屋景區   草堂寺  浣花祠  梅   園
杜甫詩選:
“兩(liang) 個(ge) 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dong) 吳萬(wan) 裏船。

杜甫草堂聯選:
成都杜甫草堂聯(一)
高升之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詩補蜀風。

成都杜甫草堂聯(二)
何紹基
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

成都杜甫草堂聯(三)
沈葆楨
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wan) 裏,東(dong) 去問襄陽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成都杜甫草堂聯(四)
何宇度
萬(wan) 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nei) ;
千秋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幹。

成都杜甫草堂聯(五)
謝無量
側(ce) 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

成都杜甫草堂大廨聯
顧複初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注:廨--古代官署;流寓--漂泊。

成都杜甫草堂詩史堂聯(一)
朱德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詩史堂聯(二)
陳毅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wan) 竿。

成都杜甫草堂詩史堂聯(三)
郭沫若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成都杜甫草堂古柏亭聯
顧複初
柯如青銅根如石,花為(wei) 四壁船為(wei) 家。

成都杜甫草堂花徑聯
何宇度
背郭堂成,錦裏溪山千古在;
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