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名人書(shu) 畫,在某種程度上是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間捉迷藏,如何霧裏看花而“不打眼”,從(cong) 而避開一個(ge) 個(ge) “坑爹”的雷區,請聽永樂(le) 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shu) 畫部主管謝飛教你幾招。
謝飛強調,收藏名人書(shu) 畫要遵循一個(ge) 總原則,那就是:先辨真假,再看好壞。而要辨真假,必須掌握一些常識。
NO.1 看書(shu) 寫(xie) 方式
比如民國時期,書(shu) 寫(xie) 方式和書(shu) 寫(xie) 習(xi) 慣就和現在的很不一樣。當時人的書(shu) 寫(xie) 方式依然延續清代私塾的習(xi) 慣。而從(cong) 清代科舉(ju) 製度過來的他們(men) ,在書(shu) 法上都是練就一身童子功的,因為(wei) 他們(men) 一開始寫(xie) 字用的就是傳(chuan) 統的毛筆,現代人很難能有他們(men) 的功底。比如現在一些新仿民國或者清代的書(shu) 法、扇麵和對聯,從(cong) 書(shu) 寫(xie) 習(xi) 慣、行筆的速度和轉折的位置來看,都是很不一樣的。
NO.2 結合作者看
比如孫中山、黃興(xing) 、周作人、魯迅,這些人的書(shu) 法和他們(men) 的性格都很像。比如孫中山的“天下為(wei) 公”和“博愛”寫(xie) 得很大氣很厚重,一看就是偉(wei) 人範兒(er) 。而仿品很可能會(hui) 寫(xie) 得摳摳唆唆,小家子氣。
NO.3 看紙張
這個(ge) 比較複雜,因為(wei) 民國時期的紙張離現在也有100年了,當時有日本紙,也有國產(chan) 紙,鑒定起來難度比較大。雖然民國紙張沒有明清紙張好分辨,但從(cong) 紙張的年代上,還是多少可以分辨出來的,因為(wei) 紙張也是有年份的。有些人會(hui) 將保存下來的老紙張來個(ge) “老紙新寫(xie) ”。但找一張當時的老紙,用現在的墨寫(xie) 上去的東(dong) 西,和當時老紙老墨寫(xie) 就的真品,感覺還是不一樣的。因為(wei) 新仿的墨是“吃”不進紙裏去的,它跟七八十年前墨和紙結合的那種狀態的區別,專(zhuan) 業(ye) 人士是比較容易分辨出來的。
NO.4 警惕贗品. C.
像弘一法師的書(shu) 法,贗品就比較多。他的字多抄寫(xie) 佛教的金剛經,或幹脆就是一個(ge) 佛字。在不懂的人看來,他的字軟軟的,其實他的字柔中帶剛,不藏鋒不露尾,很圓潤。一些高仿的東(dong) 西也許很難分辨,但有些低劣的仿品,一看就是假的。比較好仿的,還有啟功的書(shu) 法,但能仿出神氣的很少。具體(ti) 到鑒別方法,又不是一兩(liang) 句話能說清楚的。一些諸如《如何鑒定齊白石》之類的書(shu) ,其實都沒什麽(me) 用,脫離開書(shu) 還是不會(hui) 看。
目前市麵上仿品比較多的名人書(shu) 畫有弘一法師、於(yu) 右任、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這些大師級的,書(shu) 法方麵啟功、林散之的也很多。它們(men) 的仿品也出現在拍賣會(hui) ,但價(jia) 格肯定遠遠低於(yu) 真品。像我們(men) 這些大的拍賣公司,在征集時就把假的篩出去了,但小公司就不會(hui) 這麽(me) 做。而且,拍賣也分大拍小拍,我們(men) 公司不做小拍。小拍可能幾千塊錢就能買(mai) 一幅弘一法師,甚至無底價(jia) 的弘一法師也有賣的,而真品則要賣到幾十萬(wan) 上百萬(wan) 。所以,在這種拍賣會(hui) 上“撿漏”的可能性不大。
文/嚴(yan) 葭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