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戴躍:植根傳統 守正出新
時間:2021年05月30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admin 瀏覽數:9534

 

戴躍

       100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嘉興(xing) 南湖,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100年來,紅星照耀中國,中華民族從(cong) 積貧積弱走向偉(wei) 大複興(xing) 。今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為(wei) 拓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新渠道,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共同主辦“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係列書(shu) 法展(四川篇)”之“人間正道是滄桑——四川省書(shu) 法名家書(shu) 黨(dang) 史優(you) 秀作品展”將於(yu) 5月30日在成都開展。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精心挑選我省優(you) 秀書(shu) 法家、書(shu) 法組織工作者組成創作隊伍,以翰墨形式書(shu) 寫(xie) 和重溫黨(dang) 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光榮曆史。

戴躍作品

 

        5月29日,在展覽即將開展之際,記者專(zhuan) 訪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戴躍,溯曆史,望未來,共話書(shu) 法川軍(jun) 砥礪淬煉的藝術風采和明理崇德、放歌時代的精神追求。

        記者:書(shu) 法植根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對於(yu) 書(shu) 法家而言,既要深入傳(chuan) 統,博取古人的精華,又要超越傳(chuan) 統,寫(xie) 出自己的個(ge) 性;也就是既師古人,又師造化。回溯曆史,四川省書(shu) 法曆史上,湧現了哪些優(you) 秀的書(shu) 法家?

        戴躍:如果從(cong) 西漢語言文字學開山祖師的大文豪、“賦聖辭宗”司馬相如和“西道孔子”揚雄算起,僅(jin) 就巴蜀書(shu) 壇先賢例舉(ju) ,唐代有武則天、李白、貫休;宋代有蘇舜元、蘇舜欽昆仲,蘇軾、蘇轍昆仲,圓悟克勤,文同,魏了翁;元代有鄧文原,虞集;明代有楊慎、呂潛;近現代除宦蜀的何紹基等外,還有丈雪通醉、龔有融、張問陶、包汝諧、方旭、顧印愚、吳之英、劉鹹榮、趙熙、沈中、盛光偉(wei) 、林思進、蒲伯英、顏楷、向楚、姚石倩、餘(yu) 培初、曾默躬、謝無量、馮(feng) 灌父、餘(yu) 舒、易均室、施孝長、喬(qiao) 大壯、郭沫若、鄭誦先、沈愨、劉孟伉、何魯、劉鹹忻、張寔父、餘(yu) 中英、張大千、楊鵬升、羅祥止、王砥如、黃稚荃、呂洪年、周菊吾、陳子莊、蕭友於(yu) 、遊丕承、劉東(dong) 父、丁季和、白允叔等。

戴躍作品

 

        記者:從(cong) 曆史上看,四川書(shu) 法人才星光熠熠,書(shu) 法文化底蘊深厚。我們(men) 常說文化薪火相傳(chuan) ,那當下我省書(shu) 法水平的整體(ti) 情況怎麽(me) 樣;從(cong) 全國看來,川軍(jun) 書(shu) 法有何地域特點,發展態勢又怎麽(me) 樣?

        戴躍:四川的書(shu) 法發展有其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傳(chuan) 承發展基礎,其強烈的地域特色——“巴蜀書(shu) 風”作為(wei) 中國書(shu) 法最具特色的地域風格形式之一,為(wei) 當代中國書(shu) 壇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ei) 容,其影響力量在全國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巴蜀書(shu) 風”的總體(ti) 特征:植根於(yu) 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的文氣、才氣與(yu) 來源於(yu) 山川人文風範的靈氣,基於(yu) 巴蜀文化板塊獨特性的南北兼收、碑帖交匯以及在此基礎上創作風格的多元化。

      位於(yu) 紅星路上的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它作為(wei) 全省各民族書(shu) 法家及書(shu) 法團體(ti) 組成的專(zhuan) 業(ye) 性人民團體(ti) ,擔負著黨(dang) 和政府聯係全省書(shu) 法界的橋梁和紐帶責任,現有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545人。在成立至今的39年時間裏,在中共四川省委宣傳(chuan) 部、四川省文聯的領導下,通過履行團結引領、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基本職能,發揮了行業(ye) 建設的主導作用。

戴躍作品

 

        在全省書(shu) 法發展一盤棋的整體(ti) 部署下,各級書(shu) 法組織和相關(guan) 機構齊心協力,共同營造了四川書(shu) 法事業(ye) 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開創了今天四川書(shu) 法繁榮發展的新局麵。通過39年的不舍耕耘和共同努力,四川書(shu) 法整體(ti) 創作實力以及學術、教育、對外交流等業(ye) 績在整個(ge) 西部地區長期處於(yu) 領先地位,並位居全國書(shu) 法大省的前列。

        在20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書(shu) 法熱潮”中,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帶領全省各級書(shu) 法組織,團結廣大書(shu) 法家和書(shu) 法愛好者,以中青年書(shu) 法創作骨幹為(wei) 主體(ti) ,主動作為(wei) ,積極進取,在全省範圍內(nei) 開展了各種類型的書(shu) 法展覽、看稿指導、骨幹培訓和書(shu) 學理論研討活動;鼓勵全省廣大會(hui) 員根植傳(chuan) 統、關(guan) 注當代、銳意創新;鼓勵中青年作者積極參加全國性書(shu) 法競賽,特別是由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辦的各類全國性書(shu) 法大展競賽活動;為(wei) 引導作者在認識中華文化與(yu) 發揚巴蜀文化優(you) 秀傳(chuan) 統的基礎上來涵養(yang) 、提高自己的書(shu) 法創作水平,四川省書(shu) 協與(yu) 高等院校合作開辦了旨在提高作者文化素養(yang) 的研修班,舉(ju) 辦了24期臨(lin) 帖培訓、骨幹培訓,二期“國學修養(yang) 與(yu) 書(shu) 法·青年書(shu) 法創作骨幹研習(xi) 班”等。積極參與(yu) 中國文聯、中國書(shu) 協多期“翰墨薪傳(chuan) ”西部地區書(shu) 法教師培訓工作,努力助推四川中小學書(shu) 法進課堂、蘭(lan) 亭書(shu) 法學校以及四川高校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教育建設。

        同時,出於(yu) 對巴蜀曆史文化發展的特點與(yu) 視野的拓展,長期以來,還極為(wei) 重視省際、國際間的書(shu) 藝交流並提高交流質量。該時段全省舉(ju) 辦的書(shu) 法展覽、培訓、學術研討十分頻繁,形式也越發多樣並大型化和規模化,形成了以展覽為(wei) 中心,“展覽、學術、培訓”三位一體(ti) 的新格局,並在創作、學術理論研究及出版、教育培訓、書(shu) 法藝術交流、書(shu) 法組織及隊伍建設等方麵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湧現出了一大批中青年書(shu) 法人才。他們(men) 根植傳(chuan) 統,提倡新意,注重個(ge) 性化風格的形成,通過參加全國和省市書(shu) 協舉(ju) 辦的各類書(shu) 法展覽,並從(cong) 中脫穎而出,逐漸成為(wei) 了四川書(shu) 壇乃至中國書(shu) 壇的中堅力量,並創作了一大批立足傳(chuan) 統、富有時代個(ge) 性的優(you) 秀作品而得到全國書(shu) 法界的廣泛關(guan) 注,四川躋身全國書(shu) 法大省的前列。

        當前,在大力繼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努力建設文化強省的大好機遇期,四川書(shu) 壇呈現出團結奮進、蓄勢待發的良好態勢。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在全省弘揚團結精進之風,更好地做強做大隊伍,輝映時代、麵向人民,明德修身、德藝雙馨,文質兼美、藝文兼備,守正出新、精益求精,引導作者在繼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巴蜀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礎上涵養(yang) 提高書(shu) 法創作水平和理論水平,增強四川書(shu) 法在全國的參與(yu) 度、美譽度和競爭(zheng) 力,拓展對外藝術交流並提高交流的質量,建設書(shu) 壇川軍(jun) 勁旅。

戴躍作品

 

        記者:堅持書(shu) 法展覽、書(shu) 法培訓、書(shu) 法學術研究三位一體(ti) 同步推進的藝術主張,我省湧現了不少書(shu) 法中堅力量。當前,我省的書(shu) 法人才格局怎麽(me) 樣?

        戴躍:新時期以來,四川相繼湧現出李半黎、徐無聞、李瓊玖、馮(feng) 建吳、吳一峰、趙蘊玉、陳無垢、溫原興(xing) 、何應輝、蘇園、劉正成、劉雲(yun) 泉、謝季筠、方振、劉奇晉、蒲宏湘、侯開嘉、張景嶽、舒炯、鄭家林、徐德鬆、郭強、羅永嵩、肖大昌、黃宗壤、唐德明、馬駿華、戴躍、何開鑫、傅仕河、李代煊、洪厚甜、劉新德、謝和平、王道義(yi) 、鍾顯金、林嶠、黃澤江、王家葵、劉健、龔小臏、呂楠、呂騎鏵、鍾楊琴笙、楊江帆、徐右冰、李在兵、王堂兵、張軍(jun) 文、謝興(xing) 華等承前啟後、入古出新的書(shu) 法篆刻名家,且成績斐然。如羅永嵩獲第四屆全國展三等獎,侯開嘉、洪厚甜、林嶠、傅仕河在第五屆全國展獲全國獎(最高獎),李代煊、劉新德在第六屆全國展獲獎,鍾楊琴笙獲全國第七屆中青展提名獎,戴躍獲全國第八屆中青年展一等獎,呂楠在第八屆全國展獲獎,張軍(jun) 文獲第九屆全國展三等獎,李在兵獲第十屆全國展優(you) 秀獎,王道義(yi) 獲全國第二屆青年展三等獎,謝興(xing) 華獲首屆蘭(lan) 亭獎創作獎、2011年年度佳作獎,戴躍、何開鑫、洪厚甜入選“首屆全國‘三名工程’書(shu) 法展,楊江帆獲五屆蘭(lan) 亭獎創作獎三等獎,徐右冰獲六屆蘭(lan) 亭獎創作獎銀獎,林嶠獲七屆蘭(lan) 亭獎創作獎三等獎等。他們(men) 為(wei) 四川書(shu) 法創作在全國爭(zheng) 得了榮譽。老中青藝術家始終攜手並進,堅持植根傳(chuan) 統、守正出新、技道並重、藝文兼備、德藝雙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新秀輩出。

戴躍作品

 

        記者:當下“國潮風”起,尤其隨著90後、00後新生消費力量的崛起,“國潮”逐漸成為(wei) 當下熱議話題。不少中國年輕一代回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近年來,不少年輕一代加入書(shu) 法大軍(jun) 。對於(yu) 這批年輕力量而言,一些“小眾(zhong) ”“個(ge) 性”的冷門地點成為(wei) 他們(men) 的逐浪熱點。在成都,有哪些比較小眾(zhong) 的書(shu) 法家故居可以打卡?又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書(shu) 法“冷門”逸事?

        戴躍:以紅星路為(wei) 例,這裏是成都著名的文脈大道和文化地標,該區域有不少大家巨匠曾經寓居,留下了深深足跡和動人故事。比如,慶雲(yun) 南街33號附3號,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西南側(ce) 的民國老屋,是謝無量在成都的最後居所,省書(shu) 協首任主席李半黎曾居住在桂王橋南街。和平街16號院的嚴(yan) 氏賁園,是民國時期成都著名的文化沙龍,張大千赴敦煌莫高窟采風前及采風歸來曾寄居多年,宋育仁、廖季平等在有“成都天一閣”之稱的賁園書(shu) 庫讀書(shu) 著述。現省文聯、市三幼兒(er) 園所在地,是清代布政使、書(shu) 法家孫治的孫家花園舊址的一部分。林思進的書(shu) 齋“霜柑園”在成都市第十七中(初中部)側(ce) 的爵版街老13號。近百年間前來該區域問學探討者不絕。

        在四川書(shu) 法發展曆程中,頗多諸如程門立雪、墨池筆塚(zhong) 、懸梁刺股、廢寢忘食、逢人說項的感人故事,容以後慢慢道來。而今,陌上花開,四川書(shu) 法人正整裝待發,不舍前行。我們(men) 不會(hui) 忘記謝無量先生當年的殷殷叮囑——裂盡目眥終一試,明朝起作射潮人!


 

往期回顧

 

 

圖片

聚納藝術精英  傳(chuan) 承華夏文明

展示藝術經典  領略巴蜀文明

相約川網  與(yu) 全國10000名書(shu) 友交流

bv伟德官网總群

一群(5000人已滿)

 三群(2000人已滿)

二群(627411484  2000人群可加)

 

bv伟德官网分書(shu) 體(ti) 群

楷書(shu) 群(646918150)  草書(shu) 群(452306761)

隸書(shu) 群(272269197) 篆書(shu) 群(318567932)

行書(shu) 群(544508691) 篆刻群(527088887) 

(溫馨提醒:每位書(shu) 友最多同時隻能加入兩(liang) 個(ge) 群)

 

本群創建於(yu) 2010年8月23日;

這是目前國內(nei) 人數最多的書(shu) 法交流群;
這是目前國內(nei) 唯一全實名製的書(shu) 法交流群;
這是目前國內(nei) 唯一每天布置作業(ye) 的書(shu) 法交流群;
這是目前國內(nei) 唯一每天發布晨讀和午讀的書(shu) 法交流群;
這是目前國內(nei) 唯一每天集中展示書(shu) 友作業(ye) 作品的書(shu) 法交流群。
真誠交流,互動提升!這,就是bv伟德官网書(shu) 友QQ交流群!

 

圖片

歡迎投稿(非原創勿投)

投稿通道:scshufaj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