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李屹|以改革之帆助力文聯工作破浪前行
時間:2025年01月17日 來源:中國書法家協會 作者:admin 瀏覽數:4898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深化文化體製機製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當前,我們要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化文化體製機製改革的決策部署,結合近日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提出的明確要求,把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深化黨的創新理論體係化學理化研究闡釋,推動文藝界理論武裝工作走深走實。圍繞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製度機製;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係,健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體製機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製等具體舉措,抓好貫徹落實,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以文藝的力量為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鼓與呼。
一、堅持人民性和專業性相統一,提供更多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優秀作品和優質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強調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麽、期盼什麽,改革就要抓住什麽、推進什麽。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素養以及對文藝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日益提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製”等重大部署舉措,就是要求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解決好文藝作品“有沒有”、“多不多”的問題,更解決好“優不優”、“均不均”的問題,讓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精神世界更加充盈。
中國文聯是黨領導的文藝界人民團體,具有鮮明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聯始終高揚人民性旗幟,圍繞創作這一中心環節,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印發《關於引導推動高質量文藝創作的意見》、《深入生活采風創作活動管理辦法》、《文藝誌願服務管理辦法》等一係列規範性文件,組織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和重大主題雕塑工程、禮讚新時代——原創優秀交響作品展演等一係列重大主題創作實踐,參與創作推出電影《你是我的春天》、電視節目《閃亮的坐標》和MV《堅信愛會贏》、《我們的歌》、《長江之戀》、《天山放歌》等一大批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精品力作。無論是電影《長津湖》、電視劇《覺醒年代》、《功勳》等,還是電影《長安三萬裏》、電視節目《典籍裏的中國》、越劇《錢塘裏》等,無不展現出文藝養心誌、育情操的重要作用。同時,創新文藝支教、名家宣講、輔導培訓、采風創作、惠民演出、強基工程等文藝誌願服務形式,打響“文化進萬家”、“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品牌,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向人民生活一線集結,深入革命老區、邊疆民族地區、重點項目建設工地等,澎湃起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熱浪暖流。實踐證明,隻有增強優質文藝產品和服務的有效精準供給,才能為推動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出文聯組織的獨特貢獻。
2024年11月16日晚,第3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暨2024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在福建廈門舉行。圖為活動現場。中國文聯供圖
文藝屬於“觀念的上層建築”,是“最高的精神生產”,必然受生產力、經濟基礎這些決定性因素影響,同時又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中國文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進一步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製,采取重大主題牽引、製定規劃指引、評獎評論引導、教育培訓培育、調研采風涵養、項目資金孵化等係列舉措,幫助創作者挖掘內容素材、找準主題切口、釋放專業才華,通過集中打造重大主題創作示範性項目,力爭推出一批高水平作品,推動時代需要、人民滿意的優秀作品不斷湧現;進一步深化文藝評獎改革,強化文藝評論批評精神和褒優貶劣、激濁揚清的功能,充分發揮文藝評獎和評論的風向標作用;建立健全文藝誌願服務長效機製,把準人民群眾對文藝的品位和需求,貫通誌願服務和采風創作,統籌藝術指導和藝術普及,整合利用各級各類文藝資源,推動優質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常下基層、長在基層,讓藝術家、基層文藝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多重受益,讓采擷生活的藝術之花在人民大地上繽紛綻放。
二、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培育造就規模宏大的優秀文藝人才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強調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培養造就大批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等各方麵人才;強調必須破除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方麵的體製機製障礙;強調要深化各方麵體製機製改革,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潛能,鼓勵科學家、企業家、文藝家等各方麵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創新、創造。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才是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戰略目標,從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出發,為加強新時代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人才強國、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文藝人才隊伍、創作生產高品質的優秀文藝作品,是文聯組織的職責所在。這就要求文聯組織深度貫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動文藝創作”,進一步健全製度機製,加大政策供給,在引導創作中發掘培養人才,在培養使用人才中推動創作更多優秀作品,努力實現精品力作背後站著名家大師、名家大師支撐著精品力作的良好局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聯堅持出精品和出人才相結合,出台加強會員、主席團成員、理事會理事、專業委員會以及新文藝群體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等一係列製度性規範,深入實施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青年文藝人才海外研修工程、青年文藝人才創作扶持計劃、“攜手鑄夢”計劃、“藝苑擷英”——全國優秀青年藝術人才展演,深入推進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工作,在青年文藝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方麵用心發力。特別是不斷健全思想政治引領機製,大力開展文藝教育培訓,加強科學理論武裝,開展全國會員和文藝骨幹大培訓,實現全國文藝家協會個人會員全覆蓋,有效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如磐文藝初心涵養政治定力、以文化自信激發創造活力。據統計,2017年10月至2024年10月,中國文聯舉辦各類教育培訓班928期,累計培訓學員近23.6萬人次,投入經費約2.5億元,教育培訓在規模質量上實現大踏步邁進。實踐證明,隻有把人才工作作為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充分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主力軍作用,才能探索出一條符合文藝人才成長特點、具有文聯特色的人才培養之路。
人才是文藝事業的“第一資源”。人才濟濟,名家輩出,文藝才能繁榮興盛。培養造就大批德藝雙馨名家新秀是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大計。中國文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繼續組織開展大規模、廣覆蓋、專業化文藝界培訓,注重將理論武裝、創作方向、價值追求、職業品行等方麵的教育引導機製性地融入各級各類培訓中。遵循文藝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統籌完善文藝人才發展布局,科學製定人才培養規劃,健全人才選拔、培養、使用、聯係服務和評價激勵機製,做到慧眼識才、傾心愛才、真誠敬才、科學用才;立足職能,發揮優勢,綜合采用資金扶持、專業指導、研修培訓、誌願服務、調研采風、展演展示、對外交流、宣傳推介等方式,加強名家大師、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重點緊缺和複合型文藝人才,基層文藝人才和“文藝兩新”人才培養,培育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文藝人才隊伍,構建門類齊全、覆蓋廣泛、銜接有序、梯隊遞進的新時代文藝人才體係,讓全係統全社會的文藝人才力量盡情迸發,讓中國文藝的天空更加群星燦爛。
三、堅持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推動形成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工作者的自身修養不隻是個人私事,文藝行風的好壞會影響整個文化領域乃至社會生活的生態”,強調要弘揚行風藝德,樹立文藝界良好社會形象,營造自尊自愛、互學互鑒、天朗氣清的行業風氣;強調堅持教育引導和綜合治理並重,立破並舉、綜合施策,建設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強調以高遠誌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文藝工作者是一個在社會聚光燈下前行的職業,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示範性強,理應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深化文娛領域綜合治理”作出戰略部署,這就要求將文藝界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作為改革突破點,以點帶麵形成有利於廣大文藝工作者創新創造、成長成才的生態環境,更好肩負起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職責,自覺承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2024年11月1日至2日,“繁花競放”2024中國舞蹈“荷花獎”巡演(長沙站)在湖南大劇院璀璨上演。演出匯集了《鉛華·滿壁》、《花瑤女》等13個優秀舞蹈作品,以豐富的舞蹈語匯,彰顯中華文化的厚重深邃。圖為舞蹈《花瑤女》。中國文聯供圖
文化環境是文藝精品誕生的土壤。行業風氣是文化環境的重要內容,最直觀地反映出文藝生態的好壞,也是健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體製機製的重要內容。文藝工作者自律修德,不斷提升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塑造和維護良好的行業風氣、培育文化環境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文聯組織把教育、引導、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等各個方麵貫通起來,創新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機製,不斷強化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在健康活躍的文藝生態中,形成文藝精品、文藝人才和文化環境相互生成的生動局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聯堅持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出台《中國文聯關於大力推進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和文藝界行風建設的意見》等一係列規範性文件,各全國文藝家協會、32個省級文聯全部成立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委員會,在培訓、宣講、正麵發聲、會籍管理、權益保護、道德評議、懲戒約談等方麵開展了一係列工作,將愛國、為民、崇德、尚藝融入文藝文聯工作各方麵全過程,文藝界人人關注行風、持續建設行風、共同守護行風的局麵初步形成。實踐證明,隻有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多做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工作,多做凝心聚力、成風化人的工作,才能樹立起文藝界團結和諧、潛心創作、藝品兼修的清風正氣。
文藝界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事關“塑造什麽樣的未來人”,是一項政治性強、涉及麵廣、影響力大的係統工程,也是一項需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戰略任務。中國文聯從成立一開始,就把大團結大聯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中國文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正麵倡導與負麵懲戒相結合、柔性引導與剛性約束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著眼大多數、找到公約數、畫出同心圓,進一步做實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委員會,推進各藝術門類行業規範和行業標準研究,讓評議、倡議等“軟手段”發揮“硬功能”;積極參與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加強同有關部門溝通,通過定期會商、信息共享、專項整治、聯合行動等形式,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協同發力的工作局麵;進一步提高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形成自律與維權雙促進雙提升;做精做優文藝界典型宣傳品牌,進一步提升社會高度關注的輿情處置效能,讓文藝界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好聲音更加響亮,讓擔當使命、紮根人民、創新求精、健康批評、崇德尚藝在文藝界蔚然成風。
四、堅持強改革和補短板相協調,切實發揮文聯組織在行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個係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麵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深化文化體製機製改革,必須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更加注重係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提出“突出問題導向”、“堅持係統觀念”等原則要求,這些都是我們指導改革實踐、推動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法。
中國文聯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國、輻射廣泛的多級組織體係和工作體係,團結凝聚了涵蓋各藝術門類的優秀文藝人才,是文藝事業最重要最專業的人才聚集地和蓄水池。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高質量發展麵臨的瓶頸關隘反映在文藝領域方方麵麵,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深刻改變文藝創作生產和消費傳播方式,文藝新類型新業態層出不窮,“文藝兩新”大量湧現,文藝文聯工作各方麵各環節的整體性和關聯度進一步增強,等等。這些新情況新變化既暴露出我們工作中的短板弱項,更是工作新的重要著力點,都是發展中的問題,迫切需要我們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聯深化改革納入全麵深化改革戰略布局,為創新新時代文聯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中國文聯深化改革方案》。中國文聯堅持揚優勢和補短板相協調,強力推進自身改革,加強對全國文聯係統深化改革的指導推動,采取了建立完善“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長效機製,改革優化文藝評獎機製,構建新文藝群體聯絡體係,創新直接服務文藝工作者機製,改進文藝人才培養舉薦機製,改進優秀作品扶持機製,建立健全文藝從業人員道德監督機製,建立會員退出機製,建設網上文藝工作者之家等一係列改革舉措。經過近8年的持續深化改革,全國文聯係統機構設置更加合理,工作職能更加凸顯,工作理念更加清晰,工作抓手更加有效,工作體係更加健全,運行機製更加順暢,作用發揮更加充分,為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文聯在組織結構、管理模式、運行機製、工作方式上還存在不少短板,特別是在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發揮新質生產力作用、增強基層組織的實力活力等方麵工作基礎薄弱,距離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實踐證明,隻有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才能破解深層次體製機製障礙,推動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文藝文聯工作涉麵廣跨度大,包括教育培訓、評獎辦節、展演展示、會員管理、采風創作、理論評論、誌願服務、行風建設、權益保護、對外交流、宣傳輿情、隊伍建設、組織建設等,關聯度高、協同性強,隻有依靠全係統共同來做,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中國文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新的起點上深化文聯組織改革,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要求,增強互聯網思維,尋求和采取一切將短板變為長項的改革創新思路和舉措,不失時機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開拓新領域,變換新賽道,激發新動能,發揮新優勢,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文藝文聯工作改革創新、提質增效,加強全國文聯係統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以科技賦能文聯工作發展;加強宏觀思考,盤活工作資源,夯實基層基礎,打通堵點難點,優化工作環境,強化“整合性”,打好“組合拳”,加大“供應量”,涵養“持久力”,以更加協同高效的方式,推動各項職能、資源、平台、措施、優勢、機製的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同向發力,不斷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改革創新賦能文聯組織建設,努力打造文藝工作者溫暖和諧、互學互鑒的大家庭,增進技藝、立己鑄己的大學校,孵化作品、鍛造精品的大平台,施展才華、成長進步的大舞台。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使命更需新擔當。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關鍵在行動,必須靠實幹,中國文聯將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把“兩個優勢”更加精準地聚焦到“做人的工作”和“推動文藝創作”主責主業上來,把廣大文藝工作者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推出更多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奮力譜寫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