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鐵凝:構築新時代文藝新高峰
時間:2025年02月13日 來源:中國書法家協會 作者:admin 瀏覽數:3486

時代文藝新高峰

鐵 凝

 

       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星河燦爛,從(cong) 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從(cong) 漢畫像磚、敦煌壁畫到《千裏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從(cong) 《水滸傳(chuan) 》《三國演義(yi) 》《西遊記》《紅樓夢》四大古典名著到《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三大民族史詩,無數不朽的文藝作品鑄就一座又一座文藝高峰,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鐫刻下一個(ge) 又一個(ge) 文化坐標。

       今天,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可逆轉,新時代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偉(wei) 大奇跡,中華大地上演著無數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這個(ge) 能夠鑄就也應該鑄就文藝高峰的偉(wei) 大時代,文藝創作的源泉無比豐(feng) 沛,文藝肩負的使命格外光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擘畫了鑄就文化高峰的任務書(shu) 和路線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內(nei) 涵更加厚重,建成文化強國推進路徑更加清晰。

       一、沿著黨(dang) 領導的文藝發展道路自信昂揚、闊步向前

       文化似水,滋養(yang) 精神;文藝如風,撫慰心靈。文運文脈與(yu) 國運國脈相牽相連。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離不開文化文藝培根鑄魂,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這是一條道不變、誌不改的堅實大路,也是灑滿新時代陽光的康莊大道。

       我們(men) 黨(dang) 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從(cong) 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wei) 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百餘(yu) 年來,黨(dang) 領導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chuan) 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為(wei) 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黨(dang) 領導的文藝發展道路如青藏高原上的涓涓溪流,晶瑩剔透、清澈響亮,沿著大地母親(qin) 的姿態蜿蜒迤邐,縱使曆盡險阻,仍不舍晝夜一路向海的方向集結,終匯成奔騰壯闊、溉沃千裏的大江大河。越是接近強國複興(xing) 的偉(wei) 大目標,越需要付出更為(wei) 艱辛的努力,越需要科學思想的堅定指引。黨(dang) 領導的文藝發展道路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本質上是源與(yu) 流的關(guan) 係,內(nei) 涵一致、路徑一致、目標一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是黨(dang) 領導的文藝界人民團體(ti) ,是黨(dang) 和政府聯係文藝界的橋梁紐帶,具有鮮明的組織優(you) 勢和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堅持黨(dang) 領導的文藝發展道路,就要求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發揮“兩(liang) 個(ge) 優(you) 勢”,緊扣“做人的工作”這一任務,聚焦創作生產(chan) 優(you) 秀作品這一中心環節,廣泛組織動員各領域各層次各方麵文藝工作者投身黨(dang) 的文化文藝事業(ye) ,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jia) 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築牢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文化根基。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文藝之舟奮楫擊水、破浪前行的指南針和導航儀(yi) 。在文藝領域堅持黨(dang) 的領導,最首要、最根本、最牢靠的就是用黨(dang) 的文藝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指示批示精神轉化為(wei) 文藝創作實踐,是新時代文藝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yi) 。近年來,電視劇《人世間》《山海情》、電影《我不是藥神》《人生大事》、越劇《錢塘裏》等充滿溫情的現實題材佳作不斷湧現,貫徹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現實主義(yi) 精神和浪漫主義(yi) 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的鮮明要求。電視劇《覺醒年代》《山花爛漫時》、電影《長津湖》《萬(wan) 裏歸途》、雜技劇《戰上海》等一批禮讚中國式英雄的精品廣受讚譽,生動證明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電視節目《典籍裏的中國》、網絡動畫片《中國奇譚》等一批國風國潮之作火爆出圈,實踐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的重大論斷。實踐證明,以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指引,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的製勝秘訣。

       這就要求我們(men) 進一步健全文藝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領機製,不斷加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體(ti) 係化研究、學理化闡釋、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持續開展大規模、強力度、專(zhuan) 業(ye) 化教育培訓,以科學理論的真理之光照耀廣大文藝工作者前行之路,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活靈活現地融入到文藝創作當中,為(wei) 壯大主流價(jia) 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奉獻才情和力量。

       二、用心用情創新創造,推出更多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改革創新、革故鼎新,持續推進文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才能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夯實基礎支撐。創新求變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內(nei) 在動力。漫漫五千年,中華民族以守正創新的精神不斷創造自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形成了中華文明創新性這一突出特性。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yu) 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長河奔流,穿越五千年曆史,中華文明依靠創新創造綿延不絕、走到今天;征途漫漫,麵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men) 必將依靠創新創造邁向未來。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是優(you) 秀文藝作品的重要標誌,推陳出新、吐故納新,中華文藝百花園才能始終呈現勃勃生機和旺盛生命力。走過曆史的光輝歲月,邁入新時代新征程,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持續推進創新創造。長篇小說《主角》、民族舞劇《醒·獅》、揚劇《鄭板橋》等優(you) 秀文藝作品,就是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融合當代文藝表達和審美風範,用心用情創新創造結出的碩果。革命文化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需要高度重視革命曆史題材的文藝創新創作,堅持不懈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近年來廣受好評的長篇小說《千裏江山圖》、電影《誌願軍(jun) :雄兵出擊》、電視劇《問蒼茫》《跨過鴨綠江》、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優(you) 秀作品,堅持大曆史觀、大時代觀,為(wei) 革命文化賦予了全新的藝術表達,使其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文藝創作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辛勤勞動,優(you) 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生產(chan) 離不開良好的創作環境。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作出深化文化體(ti) 製機製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強調“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改進文藝創作生產(chan) 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製”,這是進一步激發文藝創新創造活力的重要舉(ju) 措,也是營造良好文藝生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以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和主題雕塑工程為(wei) 代表的重大主題創作工程,以中國民間文學大係出版工程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等重大主題創作項目充分彰顯了改進提升文藝創作組織化水平的重要性。正在推進的“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是中國作協勇擔新的文化使命、深化文化體(ti) 製機製改革的一項重要舉(ju) 措,通過創新文學組織形式的理念和路徑,深度聯動作協、作家、出版、傳(chuan) 播等多方力量,有效激活文學活力與(yu) 能量,為(wei) 優(you) 秀文學作品持續湧現創造了良好環境條件。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文藝創作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當今世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新技術廣泛運用,深刻影響著人們(men) 的生產(chan) 和生活,深刻改變了文藝創作、生產(chan) 和消費的整體(ti) 生態和環境。近年來,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網絡綜藝等持續火熱,以科幻小說《三體(ti) 》及其衍生同名電視劇以及電影《流浪地球》等一大批與(yu) 科技緊密結合的優(you) 秀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勾勒了新時代文藝發展的嶄新麵貌和生動圖景。中華文化是文藝創造的根基所在,立足於(yu) 中華文化的文藝創新匯聚了新時代的萬(wan) 千氣象。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傳(chuan) 播媒介更新,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中的創造力噴薄湧流。作為(wei) 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原住民的年輕一代正在成為(wei) 新時代文藝重要的創造力量。備受矚目的首款國產(chan) 3A遊戲《黑神話:悟空》由一支年輕的新文藝群體(ti) 團隊創作,遊戲重新解讀文學經典,融合現代科技手段,賦予中國文化以新的表現形式,使其更具時代穿透力。這是基於(yu) 文化自覺自信而實現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世界表達,中華文化主體(ti) 性的自覺意識正有效地轉化為(wei) 新時代作家藝術家充滿文化自信的創造能力。

       推出更多深入人心的新時代經典,不僅(jin) 要運用新的科技手段,更要融入當代,用心用情捕捉和表達新時代最本質的脈動和呼吸,抵達人心深處,使文藝作品契合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的情感需求、新的審美渴望和欣賞趣味。這就要求創作者對自己要有新的要求和新的儲(chu) 備,在豐(feng) 厚生活積澱中豐(feng) 富知識儲(chu) 備和情感儲(chu) 備,不斷提升對新時代新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在自我錘煉中不斷提升藝術品格,才有可能創作出更多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

       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生產(chan) 更多涵養(yang) 全民族昂揚奮發精神氣質的優(you) 秀文藝作品

       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是文化強國建設的核心根基和價(jia) 值旨歸。“人民既是曆史的創造者、也是曆史的見證者,既是曆史的‘劇中人’、也是曆史的‘劇作者’”“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wei) 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wei) 文藝表現的主體(ti) ,把人民作為(wei) 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wei) 人民服務作為(wei) 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為(wei) 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履職盡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成功密鑰。在闊步邁向文化強國的光榮征程中,堅守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是實現文化繁榮興(xing) 盛的關(guan) 鍵所在。就文藝而言,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作品才能真正溫潤人民心靈、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望百餘(yu) 年奮鬥曆程,黨(dang) 領導的文藝發展道路始終高揚著人民性的光輝旗幟。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高舉(ju) 旗幟,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以一部部經典之作、傳(chuan) 世之作,提供著綿綿不絕的文化滋養(yang) 和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1942年5月,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深刻指出:“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一個(ge) 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延安時期,以表演《兄妹開荒》而聞名的李波,被當地百姓親(qin) 切地稱為(wei) “魯藝家”,他把“麵向工農(nong) 兵”這幾個(ge) 字寫(xie) 在筆記本上,作為(wei) 自己的座右銘。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曾說過一句非常質樸、深刻、令人動容的話:“我的生命屬於(yu) 藝術,我的藝術屬於(yu) 人民。”一代代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wei) 幕布,以地為(wei) 舞台,為(wei) 廣大牧民奉獻無數佳作。

       2014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時隔72年的兩(liang) 次文藝座談會(hui) 在曆史長河中交相輝映,為(wei) 人民服務的紅色基因一脈相承。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追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錨定新時代新征程這一全新曆史方位,深刻把握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主題,積極承擔建設新文化的光榮使命,在勇立時代潮頭中感悟藝術脈動,在推進藝術創造中展現時代畫卷,推出了一批緊跟時代步伐的優(you) 秀作品,塑造了一批彰顯時代精神的經典形象。至今仍讓觀眾(zhong) 們(men) 交口稱讚的《戰狼2》《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作品,展現了平凡人物在偉(wei) 大時代中的愛國情懷,唱響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的人民心聲。近年來,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媽媽!》《長空之王》《回西藏》,獲得大眾(zhong) 電影百花獎的《中國醫生》《你好,李煥英》《第二十條》,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的《功勳》《繁花》《縣委大院》等,有的深情禮讚為(wei) 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楷模,有的細膩描寫(xie) 撫慰心靈的人間煙火,有的生動刻畫對公平正義(yi) 的執著追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幸福著人民的幸福,從(cong) 平凡中彰顯偉(wei) 大,在質樸中閃耀崇高,展現了藝術的獨特魅力。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堅持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相統一,不斷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持續擴大優(you) 質文藝資源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少年兒(er) 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少年兒(er) 童的心靈世界需要動人的音符和豐(feng) 富的色彩,需要美和愛的清泉潤澤。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文藝負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一本好書(shu) 、一首好歌、一台好戲、一部好劇,都會(hui) 在少年兒(er) 童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文藝工作者應當更加用心用情關(guan) 注少兒(er) 文藝創作,為(wei) 孩子們(men) 創作更多優(you) 秀的文藝作品,給予我們(men) 的下一代更貼心的文化關(guan) 切和更深厚的文藝滋養(yang) ,助力培育堪當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四、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活態傳(chuan) 承中展現中華文化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文化之所以自信自強,綿延不絕、傳(chuan) 承至今,是因為(wei) 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澱,在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中不斷賡續弘揚,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我們(men) 始終保持了強大的文化主體(ti) 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把曆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嗬護好、弘揚好、發展好。”這些重要論斷是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得出的真理性認識,指引我們(men) 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激活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nei) 涵,推動創作更多蘊含中華文明獨特氣韻的文藝精品,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見人見物見生活中實現活態傳(chuan) 承。

       新時代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充分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中國詩詞大會(hui) 》《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非遺裏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化類節目深受廣大觀眾(zhong) 喜愛,不僅(jin) 因為(wei) 這些作品激活了古籍文物中的山河秀美與(yu) 文化繁盛,更因為(wei) 其激發了廣大觀眾(zhong) 對中華曆史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情感共鳴。舞蹈《唐宮夜宴》、舞劇《隻此青綠》《五星出東(dong) 方》,分別取材於(yu) 河南博物院文物“隋代樂(le) 舞俑”、北宋王希孟國畫《千裏江山圖》、新疆尼雅遺址文物“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它們(men) 將舞蹈藝術的詩性、中華文化的意象與(yu) 曆史文化遺產(chan) 巧妙融合,讓當代人與(yu) 古人精神世界和文化情懷形成超時空共鳴。受到觀眾(zhong) 喜愛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以李白、杜甫、高適、王維等數十位詩人的故事描繪出大唐盛世的史詩畫卷。那些流淌在每個(ge) 中國人記憶裏的唐詩,既是中華民族穿越千年的家國情思,也是華夏兒(er) 女源自血脈的文化自信。這些文藝作品之所以獲得高熱度、好評價(jia) ,就在於(yu) 創作者從(cong) 新時代中尋找持續發展與(yu) 創新的靈感與(yu) 力量,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對話中形成新的生命感悟,用藝術的語匯深刻解讀和表達曆史文化遺產(chan) 中銘刻的文明密碼,推動傳(chuan) 統藝術與(yu) 當代審美在融通轉化中結出碩果。

       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chuan) 、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近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工程、“考古中國”等重大曆史文化資源研究項目,促進了不同形態文化遺產(chan) 的整體(ti) 保護和活態傳(chuan) 承。數字化展廳、數字博物館以及AR、VR等科技手段的運用為(wei) 數智時代文化遺產(chan) 展覽展示提供了新途徑,各地“文博熱”“文創熱”“非遺熱”促進了文旅創新融合。放眼神州大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正循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科學路徑,煥發出勃勃生機。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應正確把握守正與(yu) 創新的關(guan) 係,做到守正不守舊,繼承不僵化,創新不異化,打通曆史與(yu) 現實的思想脈絡,做好藝術與(yu) 技術的對接,推動形式與(yu) 內(nei) 容的統一,消除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隔膜,實現傳(chuan) 統文化藝術與(yu) 時代精神的同頻共振,不斷創作推出植根中華文化沃土、標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優(you) 秀文藝成果。

       五、在以文化人、以藝交心中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ge) 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作為(wei) “聚焦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文明發展麵臨(lin) 著共同挑戰,和平與(yu) 發展成為(wei) 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事業(ye) 。國際社會(hui) 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各國民眾(zhong) 期待古老的東(dong) 方大國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主張。我國在推動構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同時,積極通過以文化人、以藝交心的獨特方式同世界對話,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

       圍繞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殷殷期盼和諄諄囑托。用文化同世界對話,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一部戲劇、一部電影、一首歌曲、一支舞蹈,往往可以感染、打動無數觀眾(zhong) ,成為(wei) 各國人民相互認識、溝通的橋梁,有助於(yu) 國際社會(hui) 對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加深了解、增進理解。據統計,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超40億(yi) 元,海外活躍用戶總數2.3億(yi) 人,其中“Z世代”占80%,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le) 村》傾(qing) 情講述中國醫療隊在非洲多國勇擔使命、救死扶傷(shang) ,提高受援國醫療技術水平的大愛故事,用藝術的方式生動刻畫了跨越山海、溝通民心的中非友誼,為(wei) 傳(chuan) 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作出積極貢獻。前不久,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不僅(jin) 在國內(nei) 廣受觀眾(zhong) 讚譽和追捧,還登陸哈薩克斯坦主流電視頻道,並在法國、馬來西亞(ya) 等海外多平台陸續播出,更成為(wei) 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的長篇華語劇集。這部作品憑借對中國北疆自然景觀的質樸描繪,對生活勞作在這片土地上各族兒(er) 女物質精神生活的真實鋪陳,在全球範圍內(nei) 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生動畫卷,成為(wei) 用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的代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電視劇《慶餘(yu) 年》等陸續揚帆出海、破圈傳(chuan) 播,為(wei) 中國作品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示範,網文、網劇、網遊業(ye) 已成為(wei) 文化出海的新型載體(ti) 。

       文明沒有高下、優(you) 劣之分,隻有特色、地域之別。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jia) 值。在文明互鑒的廣闊畫卷中,成立20年的孔子學院發揮著中國與(yu) 世界各國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作用,文明對話國際日的設立以及世界古典學大會(hui) 、世界中文大會(hui) 的召開,凝結著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內(nei) 核,搭建起理解信任的文明互學互鑒之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向世界推介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追求的優(you) 秀作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偉(wei) 大的時代造就偉(wei) 大的文學家、藝術家,也呼喚一座座文藝高峰拔地而起。讓我們(men) 挺立時代大潮縱情歌唱,站在曆史舞台上傾(qing) 情演出,從(cong) 人民那裏收獲熱情的讚許和掌聲,以無愧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偉(wei) 大民族、偉(wei) 大人民的精品力作,奮力鑄就新時代巍峨聳立的文藝高峰。

       作者係二十屆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主席、中國作家協會(hui) 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