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封俊虎張裕釗體四字箴言省親展綜述
時間:2025年02月14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admin 瀏覽數:5063

       日前,鴻禧雲(yun) 集——封俊虎張裕釗體(ti) 四字箴言省親(qin) 展在大名書(shu) 院開幕。大名縣委書(shu) 記高巍、著名學者、書(shu) 法家封俊虎,領導楊華雲(yun) 、江濤、苗振華、許永剛、閆國輝,著名書(shu) 畫家陳惠永、任雙合、趙繼成、霍玉辰、李海明、韓剛、李天鎖、馬新民、薑化君、墨竹,張體(ti) 書(shu) 法名家許殿芳、朱獻東(dong) 、張曉景、楊現文、劉文賢、王文軍(jun) 、楊付印及學生王艾筠、段海江、連永合、馮(feng) 智劼、張國永、封俊飛、宋豔霞等有關(guan) 同誌參加活動,來自北京、天津、湖北藝術家、海外華人學者、企業(ye) 家及媒體(ti) 朋友100餘(yu) 人出席開幕儀(yi) 式並參觀展覽。

       此次展覽展出封俊虎先生以張裕釗體(ti) 創作的四字箴言作品,內(nei) 容包含吉祥語、修身格言等,為(wei) 廣大書(shu) 法愛好者呈上了一場精彩的藝術盛宴,必將有力推動張裕釗體(ti) 書(shu) 法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展現大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和發展注入新活力。

       就因何將本次展覽命名為(wei) “省親(qin) 展”,前日與(yu) 俊虎先生聊天時了解到:一是俊虎先生外祖母家居大名,幼時常在大名居住,他視大名為(wei) 第二故鄉(xiang) ,視大名人為(wei) 親(qin) 人。二是大名縣是冀南大地張裕釗書(shu) 體(ti) 傳(chuan) 承祖地,俊虎先生又被學界譽為(wei) “當代張裕釗體(ti) 旗幟性人物”,此舉(ju) 意為(wei) 以虔誠心尋根祖地。

       大名縣,是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張體(ti) ”重鎮。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尤其對張裕釗書(shu) 法文化挖掘上予以了大力支持,用力彌深,成果斐然。去年,設立並揭牌“張裕釗南宮碑書(shu) 體(ti) 傳(chuan) 承館”,搭建起了冀南張裕釗書(shu) 法文化傳(chuan) 承和傳(chuan) 播平台,形成了張裕釗書(shu) 法文化的“大名脈係”,成為(wei) 湖北鄂州、河北保定以外,又一張體(ti) 文化高地和學習(xi) 、研究者參訪聖地。進一步增強了張裕釗書(shu) 法文化在冀南地區,乃至全國的影響力,可謂繼上世紀初張裕釗弟子王洪鈞遷居大名設帳授徒以來,張體(ti) 發展又一高峰。

       據了解,封俊虎師承書(shu) 壇巨擘李守誠,又得張體(ti) 大家王樂(le) 同指導,是張裕釗體(ti) 第五代傳(chuan) 人、當代張裕釗體(ti) 領軍(jun) 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作出了大量工作。他力促北京交通大學張裕釗書(shu) 法藝術研究所成立,並擔任首任所長。此舉(ju) 推動了高校藝術教育學科建設,創新了高校書(shu) 法藝術教育模式,填補了高等教育非藝術專(zhuan) 業(ye) 院校對書(shu) 法藝術名家專(zhuan) 門性研究的空白;主編並作序《張裕釗書(shu) 法三帖》,《鴻禧雲(yun) 集——封俊虎張裕釗體(ti) 四字箴言》出版發行,在社會(hui) 上引起強烈反響,被業(ye) 界認為(wei) :“是幫助學習(xi) 者鑄就宏闊、沉穩書(shu) 風的基礎”;為(wei) 湖北張裕釗書(shu) 法文化博物館題寫(xie) 牌匾,為(wei) 河北保定蓮池書(shu) 院萬(wan) 卷樓書(shu) 寫(xie) 楹聯,為(wei) 大名“張裕釗南宮碑書(shu) 體(ti) 傳(chuan) 承館”題寫(xie) 牌匾,為(wei) 浙江天姥山之巔題寫(xie) “放鶴台”等,用“張體(ti) ”書(shu) 法遍寫(xie) 大江南北和海外友邦。

       此次,封俊虎先生還向張裕釗南宮碑書(shu) 體(ti) 傳(chuan) 承館捐贈了他主編的《張裕釗書(shu) 法三帖》。

       近期,網絡流傳(chuan) 一個(ge) 關(guan) 於(yu) 封俊虎書(shu) 法藝術的一個(ge) 觀點,標題是《“技藝”與(yu) “識見”》:“封俊虎先生在世人心目中的個(ge) 人‘標簽’是一位出色的書(shu) 法家。而這樣的認知顯然是片麵的,難以涵蓋本人成就之內(nei) 涵。我一時無法具體(ti) 為(wei) 其藝術身份定位,但,在我的潛意識裏,他是一位書(shu) 法教育家,是一位弘揚書(shu) 道的中外使者,是一位曆練出哲學底色的書(shu) 法家。”筆者深以為(wei) 然。

       首先,俊虎先生書(shu) 法“技藝”高,匠心獨運。書(shu) 法的技藝,是藝術形態塑造與(yu) 文化素養(yang) 的結合產(chan) 物,而並非單純執筆寫(xie) 字。往往二者兼具者,無不是名副其實的書(shu) 法大家,我所知俊虎先生恰是。他飽學經典、學識淵博,以此涵養(yang) 出的書(shu) 法韻厚、耐品。我所見其書(shu) 有兩(liang) 個(ge) 特點,一是字法容量大。俊虎先生書(shu) 整體(ti) 上看脫胎於(yu) 張體(ti) ,部分字形在張裕釗遺墨中都有原型,繼承脈絡清晰。部分字張裕釗遺墨中找不到,但在字法處理上依照了張裕釗書(shu) 法結字的“基因”點,重組的藝術形體(ti) ,很和諧、很統一。同時,亦有北朝碑版結字,即在張體(ti) 特點前提下,對北朝碑版結字法進行的拓展,如“覓法造像”帖。此取法的豐(feng) 富性,增加了字法的容量。二是筆畫容量大。俊虎先生在筆畫處理上技藝高超,既凸顯線藝,又強調線質。以字中的“橫折”、“左勾”、“右勾”為(wei) 例。在處理這些筆畫的時候,遵從(cong) 了張裕釗體(ti) “外方裏圓”的特點。但又非實際意義(yi) 上的外方裏圓,或呈“方”、或呈“圓”、或呈異姿等,變化交錯、靈動豐(feng) 富。此藝術形態和內(nei) 涵的形成,究其根源,在於(yu) 俊虎先生日常致力於(yu) 張裕釗優(you) 秀傳(chuan) 世作品研究之外,還精研六朝碑版。日常對《瘞鶴銘》《石門銘》《元楨墓誌》《張猛龍碑》《始平公造像記》等臨(lin) 寫(xie) 最多。尤其近年,俊虎先生臨(lin) 《瘞鶴銘》版本,計數十種之多。俊虎先生說:“張體(ti) 大字,我在此帖中得益最多”。

       其次,俊虎先生“識見”高,遠見卓識。筆者認為(wei) ,書(shu) 家可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是技術書(shu) 家。即知因書(shu) 而書(shu) 。二是思想書(shu) 家。即知因何而書(shu) 。從(cong) 封俊虎先生藝術軌跡及個(ge) 人貢獻上看,顯然他屬於(yu) 後者。他很早就提出了“書(shu) 法是世界華人聯係的紐帶”和“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應該拿起毛筆來”的學術觀點。為(wei) 何提出這個(ge) 觀點,因為(wei) 他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那個(ge) “點”,他將書(shu) 法從(cong) 藝術層麵提高到了文化戰略層麵,通過漢字具有的民族認同性,使全世界華人通過文化上的認同,來確認“我是誰”的根本問題,使中華民族的血脈在世界各地凝聚和傳(chuan) 承。無疑,對內(nei) 必能夠增強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團結奮進的凝聚力。對外必能夠提高各國華人及外族對中華文明更加心向往之的吸引力,此是其他鮮有的遠見卓識。並一路跋涉,一路踐行,山高水長,孜孜不怠。尤其,近二十年來,他先後多次應邀訪問韓國、日本、馬來西亞(ya) 等國家開展學術交流。其中應邀到訪馬來西亞(ya) 就有20次之多。他每到一處,都廣泛傳(chuan) 播中國書(shu) 法藝術,交流自己的學術觀點,廣受讚譽。馬來西亞(ya) 已故著名教育家、書(shu) 法家、華教鬥士、拿督沈慕羽先生評價(jia) 封俊虎說:“我們(men) 都是龍的傳(chuan) 人,炎黃子孫,海外華人十分關(guan) 注祖國的發展與(yu) 強大。你來大馬辦展,能使馬來西亞(ya) 這個(ge) 多元文化交匯的地方領略到中華民族書(shu) 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馬來西亞(ya) 的華族教育有重要作用”。

       同時,俊虎先生在用墨上亦技法高超。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俊虎先生從(cong) 壬寅所創作千餘(yu) 件作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可謂精品中的精品,其中精彩用墨是值得指出的一大特點。用墨上,封俊虎先生苦心孤詣,曾遍閱張裕釗《論學手劄》,張裕釗與(yu) 友人、同道來往書(shu) 信等尋找線索,對隻字片語中提到的方法進行匯總提煉,經反複嚐試實踐,而得張裕釗用墨神髓,研製出能夠漲出墨韻更加清澈、通透的墨液。

       俊虎先生創作的這些作品,就是使用了這種墨液,通過高超嫻熟墨汁濃度的控製和筆觸力度的把握,使墨和施加的水分離,層層漲染,形成“筋、骨、血、肉”俱全的鮮活生命體(ti) ,創造出墨韻華麗(li) ,字跡清晰,厚重沉實,雄渾樸茂的藝術形態。“漲墨”效果最突出的作品有“一墨香成”“生如夏花”等十餘(yu) 件。這些作品施墨如雨,濕不漲染,譬如音樂(le) ,漲墨字就是音符群中最強音,與(yu) 其它沒有漲墨的字相接,營造出了鏗鏘有力的節奏感。它不僅(jin) 在意象上增加了線條的厚度,在視覺上也有明顯的厚實,似印印泥,彰顯了立體(ti) 感,提升了觀賞性。以高超技藝將展現在平麵二維空間上的書(shu) 法創造出了三維空間的效果,產(chan) 生了凝重中蘊含跳蕩,樸厚中錐顯飄逸的美學現象,奇哉漲墨。

       惠風先潤大名府。春節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節點,書(shu) 法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張體(ti) 書(shu) 法遇上乙巳新春,人們(men) 在佳節團圓之喜中感受筆墨韻味,領略傳(chuan) 統文化魅力,讓人們(men) 對書(shu) 法和春節傳(chuan) 統文化的理解又深入一個(ge) 層次。鴻禧雲(yun) 集——封俊虎書(shu) 法四字箴言省親(qin) 展為(wei) 遊客及周邊的鄉(xiang) 村城鎮居民提供了高品質的文化活動,讓居民群眾(zhong) 深入了解本地文化與(yu) 傳(chuan) 統,增強對家鄉(xiang) 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更是讓年輕一代了解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激發傳(chuan) 承熱情,使文化在代際間傳(chuan) 承。此次省親(qin) 展為(wei) 大名乃至邯鄲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文化內(nei) 涵,為(wei) 文旅市場注入了活力,為(wei) 文旅活動提升了影響力。(俊飛、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