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展訊:王湖益小品書法展將於2月9日在劍閣縣弘道藝術館開展
時間:2024年02月06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admin 瀏覽數:6237

 

       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化傳(chuan) 統文化節日內(nei) 涵,營造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筆壯劍門色,龍驤六合春——王湖益小品書(shu) 法展”將於(yu) 2月9日—24日(農(nong) 曆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在劍閣縣弘道藝術館舉(ju) 辦。

      王湖益先生是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廣元市文聯主席,廣元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他在長期堅持對傳(chuan) 統學習(xi) 的基礎上熔鑄個(ge) 人的感情和靈性,以豐(feng) 富的筆墨變化表達藝術思想。筆歌墨舞,欣然而自得。本次展覽,可跟著隨他對書(shu) 法藝術探尋的腳步,穿行於(yu) 翰林墨海中,去體(ti) 味人生價(jia) 值。

      歡迎社會(hui) 各界朋友屆時前往觀展。

 

      展出時間:2月9日—24日(農(nong) 曆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

      展出地點:劍閣縣城劍門關(guan) 大道濱河路東(dong) 段12號弘道藝術館

 

劍閣縣書(shu) 法家協會(hui)

2024年2月6日

 


 

  王湖益,男,生於(yu) 1971年9月,四川省劍閣縣人。1993年畢業(ye) 於(yu) 四川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獲文學學士學位。現為(wei) 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中國硬筆書(shu) 法家協會(hui) 行書(shu) 委員會(hui) 委員,中華詩詞學會(hui) 會(hui) 員,中國楹聯協會(hui) 會(hui) 員,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四川省詩詞學會(hui) 會(hui) 員,四川省硬筆書(shu) 法協會(hui) 常務理事,廣元市文聯主席,廣元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書(shu) 法作品曾入展第十屆全國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shu) 法作品展等,多次在全國、省級展覽獲獎、入展。

 


 

自 說 自 話

王湖益

 

  人生是一段匆匆的旅程,一路走來,攻苦茹酸,不覺已過半生。

  也許是我的肩膀太過孱弱,在負重前行中,特別奢望歲月的靜好和內(nei) 心的豐(feng) 盈。

  所幸的是,書(shu) 法是我多年來一直尋求和堅守的精神樂(le) 園。幼承庭訓,長而不輟。從(cong) 童蒙時的信手塗鴉到多年以後的初窺門徑,我始終初心如磐,勉強以中人之資,小有所獲。時有感悟,也時有唏噓,個(ge) 中三味,甘苦自知!

  對我而言,“書(shu) 法不過一技耳”,生活始終是頭等大事。因此我學書(shu) 法純粹是一種業(ye) 餘(yu) 愛好,也是以自學為(wei) 主,隻不過臨(lin) 池不輟的同時,我更加注重理論的學習(xi) 。當事務纏身和囊中羞澀之時,我便向書(shu) 本學習(xi) ,通過網絡學習(xi) 。其中走了很多彎路,一些錯誤的認知和不好的習(xi) 慣好不容易才得以糾正,這樣慢慢走入了正途。

  經典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曆史長河。我沒有隨波逐流,也有意識的避開了一些暗流與(yu) 漩渦,二王一路雅正書(shu) 法是我一直追逐的目標。

  從(cong) 大學臨(lin) 習(xi) 《集王聖教序》開始,我一直以王羲之、王獻之經典作品為(wei) 心摹手追的方向,兼及《書(shu) 譜》、顏魯公、宋四家等。記得陳忠康曾說過“一個(ge) 人在靜態書(shu) 法上下的功夫多少,最終決(jue) 定了他所能達到的高度”,我也注重對正書(shu) 的學習(xi) 。從(cong) 描紅時的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到褚遂良,魏晉和文征明、趙孟頫小楷,以及漢隸北碑都有所涉獵,尤其在《龍門二十品》、北朝墓誌中的《羅宗墓誌》、《楊舒墓誌》、《李璧墓誌》上用功較多。近年亦學習(xi) 大草,偏愛懷素、黃庭堅。但我生性拘謹,不能瀟灑出塵,骨子裏麵讚同雅俗共賞的書(shu) 風,作字始終如“大家婢為(wei) 夫人”,寫(xie) 不出驚心動魄的精彩作品,偶爾鼓努為(wei) 力,終覺勉為(wei) 其難。年與(yu) 時馳,體(ti) 衰力竭,恐是難以企及,空留遺恨了。

  愚魯的軀殼下,我內(nei) 心其實是一個(ge) 樂(le) 天派。“勿謂寸陰短,既過再難獲”,“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si) ”,前路風光無限,容不得我們(men) 停下腳步去回想和休憩。“劍閣是個(ge) 好地方”,我生於(yu) 斯,長於(yu) 斯,雖出身寒門,但也曾胸懷夢想。千年蜀道上那巍然屹立的劍門雄關(guan) 和回柯垂葉的森森古柏,似乎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做點什麽(me) 。因此在閑暇之餘(yu) ,臨(lin) 池之際,就案頭所累餘(yu) 紙,匆匆寫(xie) 就一組小品,凡二十餘(yu) 楨,多以曆代文人題詠劍門蜀道詩文為(wei) 主,以饗同好,亦求證於(yu) 方家,以博一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