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封俊虎:悟道濂亭知方圓 風濤入筆亦精神
時間:2018年06月07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8560
 

 

        封俊虎先生是當代活躍於(yu) 中國書(shu) 壇的實力派書(shu) 家。他以行草書(shu) 馳名海內(nei) 外,著名藝術評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傳(chuan) 席先生評價(jia) 其草書(shu) 為(wei) “金穀一帖,筆勢挽回三百年”、“幟樹北國,飲譽海外”;他潛心研究張裕釗體(ti) (廉卿體(ti) )三十餘(yu) 年,成果豐(feng) 碩,造詣頗深,有專(zhuan) 家評價(jia) 其張裕釗體(ti) “德相莊嚴(yan) ,書(shu) 如聖賢”;他熱心公益、心係教育,提出的“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應該拿起毛筆來”及“漢字是全世界華人聯係的紐帶”等學術觀點,為(wei) 世人矚目。

 

孜孜以求 朝夕不倦

        封俊虎幼時受父親(qin) 影響萌動了對書(shu) 法的藝術興(xing) 趣,後拜著名書(shu) 法家李守誠先生為(wei) 師,先生的父親(qin) 李鬆年是張裕釗弟子王洪鈞的得意門生。一個(ge) 傾(qing) 心血而教,一個(ge) 盡心智而學,俊虎進步長足。

        張裕釗的書(shu) 法融北碑南帖於(yu) 一爐,獨辟蹊徑,成為(wei) 晚清書(shu) 法的一代宗師,他師事曾國藩,與(yu) 黎庶昌、吳汝綸、薛福成並稱“曾門四學士”,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重要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後期代表人物,在書(shu) 學和文化學上的許多論說至今仍有現實意義(yi) 和突出價(jia) 值,影響至今綿延不衰。康有為(wei) 曾稱頌其為(wei) “集碑之大成者”,又雲(yun) :“千年來無與(yu) 比”。李守誠先生承張氏書(shu) 學思想的衣缽,提出了“融鑄南北,不主一家,師於(yu) 萬(wan) 物,回歸自然”的治學思想。封俊虎將此作為(wei) 座右銘,時常思索揣摩,慢慢地就掌握了“張裕釗體(ti) ”的精髓,其書(shu) 作逐步彰顯“上緊下鬆、左舒右斂、似圓實方,飽墨沉光、精氣內(nei) 斂”等特點。1984年6月,22歲的封俊虎就以“廉卿體(ti) ”的書(shu) 法作品獲得了”全國文匯書(shu) 法競賽”二等獎,引起書(shu) 壇矚目。

      書(shu) 法成為(wei) 了封俊虎生活的一部分,他認為(wei) 舍不得下苦功臨(lin) 池,沒有如癡如醉的投入,就很難有深入的繼承。他研習(xi) 的碑帖有數十種,諸如:《元楨墓誌》、《石門銘》、《鄭文公碑》,《張遷碑》、《石門頌》,《薦季直表》、《靈飛經》,在行書(shu) 方麵則臨(lin) 習(xi) 了被譽為(wei) “天下第二、第三行書(shu) ” 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和蘇東(dong) 坡的《黃州寒食詩帖》以及《陸機平複帖》、《出師頌》等;在草書(shu) 方麵,則在《祭侄稿》筆意的基礎上,融合了張芝和顛張醉素的意態。無論是鴻篇巨製還是尺牘寸紙,他都能在繼承的前人的基礎上別開生麵,賦予新的生命。

 

丹華煒煒 厚德載物

        被“廉卿體(ti) ”書(shu) 法引領步入書(shu) 法殿堂之後,封俊虎開始了書(shu) 法的遊曆,遍訪名家,積極學習(xi) ,使其對書(shu) 法的認識不斷加深、思想不斷超越、創作水平也不斷提升。啟功先生的“隻顧攀登莫問高”,張海先生的“縱橫取法、上下求索”和李鐸先生的“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謀,雄關(guan) 偉(wei) 岸好凝眸,縱橫海寬山秀”等箴言題贈,一直激勵著他前行。

       封俊虎曾為(wei) 天姥山“放鶴台”、“李白三登天姥處”,雲(yun) 峰山之側(ce) “四海歸心”,海河入海口“金戈鐵馬”、永慶禪寺文化碑林以及皇家園林等名勝古跡題字勒石。1986年7月,封俊虎赴武漢參加“張裕釗、宮島泳士師弟書(shu) 法展”開幕式,邂逅張裕釗的後嗣朱九如先生,其有詩題贈:“燕趙多奇士,斯人實近之。學書(shu) 不憚遠,論道悔生遲。……” 1991年,封俊虎在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辦的“全國首屆新人新作展”、“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shu) 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第五屆書(shu) 法篆刻展”和“全國電視書(shu) 法大賽”(獲得二等獎)等入展、獲獎,成績驕人。

 

        勇猛精進,終成正果:封俊虎先生29歲即加入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並在“世紀之交千人千作――全國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展”上攀月折桂獲得了最高獎。近年來,封俊虎先生更是在北京、天津、石家莊、邯鄲、香港及馬來西亞(ya) 、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成功舉(ju) 辦“封俊虎書(shu) 法展”、聯展20餘(yu) 次。並在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高端學術論壇、電視台等舉(ju) 辦書(shu) 藝講座、學術演講,其倡導的書(shu) 法傳(chuan) 承理念與(yu) 學術觀點“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應該拿起毛筆來”、“漢字是全世界華人聯係的紐帶”等,在國內(nei) 外書(shu) 壇產(chan) 生了深刻反響,在社會(hui) 上產(chan) 生廣泛共鳴,曾在中共中央黨(dang) 校“中國正能量”中國夢係列人物訪談中對這些思想進行了解讀。

    同時,封俊虎認為(wei) 一個(ge) 書(shu) 法家的修養(yang) ,並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字法的錘煉,更在於(yu) 文化的博取和人生的曆練。因此,他在埋頭創作的同時,對書(shu) 法理論進行了精心地研究,先後出版了《當代草書(shu) 名家――封俊虎》、《庚寅回眸――封俊虎藝術心旅》、《封俊虎:用心書(shu) “心經”》、《封俊虎草書(shu) 馬凱先生滿江紅漫漫複興(xing) 路長卷》、《吟草――封俊虎書(shu) 法作品選》、《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應該拿起毛筆來》、《翰墨京華――封俊虎書(shu) 法作品集》等著作。

 

服務社會(hui) 庠序育人

        長期以來,封俊虎在學書(shu) 、研書(shu) 的過程中,也時刻關(guan) 注著中國書(shu) 法的未來。他指出,千百年來,書(shu) 法承載著曆史沉澱下來的文化內(nei) 涵,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標本,是中華民族的指紋,更關(guan) 乎我國的文化安全。他深切理解著,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所以,書(shu) 法家的身上不僅(jin) 有文化責任,還應有社會(hui) 責任。

        他利用公休假常常背上行囊,去做一名書(shu) 法誌願者。他到過甘肅東(dong) 鄉(xiang) 族諾爾寨子,給學生們(men) 上書(shu) 法課;到過甘南堡子清真寺,教回族的孩子們(men) 寫(xie) “風雨同舟”、“祖國萬(wan) 歲”;到過紅原,用小刀割開礦泉水瓶倒墨汁,把氈子鋪在草原教藏族同胞寫(xie) “吉祥如意”、“國富民強”;到過藏區毛主席指揮臘子口戰役的次日那舊居,教舊居的第三代主人叫桑傑執筆,手把手寫(xie) 字;曾赴貴州金沙參加扶貧活動,收當地中小學美術老師為(wei) 學生,解決(jue) 師資難問題;此外,也積極參與(yu) 民主黨(dang) 派和社會(hui) 團體(ti) 發起的公益活動,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傾(qing) 心盡智,廣植桃李。培養(yang) 出了韓步勇、李鬆濤、汲建朝、張�礎�白冰、高緒洪、王威、陳新衛、段海江、連永和、王艾筠、王世良、陳先鋒等一批書(shu) 畫界精英和國展高手。去年,封俊虎先生受北京交通大學之請,擔任該大學兼職教授、張裕釗書(shu) 法藝術研究所首任所長,還為(wei) 選修楷書(shu) 課程的研究生教授張裕釗體(ti) 。為(wei) 了進一步整理、保護與(yu) 挖掘書(shu) 法藝術名家的藝術成就與(yu) 文化價(jia) 值,當前,他將精力集中在對張裕釗治學思想、藝術成因、教育路徑、文學地位及其傳(chuan) 播軌跡的研究和教學上。未來,張裕釗書(shu) 法藝術研究所將以張派書(shu) 法藝術為(wei) 橋梁和依托,搭建教育與(yu) 文化互動平台,通過對張裕釗書(shu) 法藝術進行全麵的、專(zhuan) 業(ye) 性的理論研究、教學實踐與(yu) 文化交流,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我們(men) 期待著在書(shu) 法造詣上“既能險絕,複歸平正”的俊虎先生,通過對“廉卿體(ti) ”的重新審視,再一次實現書(shu) 法藝術上的飛躍。(仲箴)

 

往期回顧(點擊查看)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