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四川省第二屆書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出版發行
時間:2020年02月29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11482
 

《四川省第二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論文集》前言
 
倪宗新

      由中國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第二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論文集》在研討會(hui) 召開的同時麵世了。這是四川書(shu) 法理論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四川省第二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論文集》的出版發行,對於(yu) 加強四川書(shu) 法理論研究,弘揚四川書(shu) 壇學術風氣,推動書(shu) 法事業(ye) 的發展和繁榮,建設書(shu) 法強省都有著積極的意義(yi) 。
      近年來,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加大了對書(shu) 法理論研究的工作力度,把書(shu) 法理論研究工作列入書(shu) 協主席團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特別是於(yu) 2005年啟動了《20世紀四川書(shu) 法名家研究叢(cong) 書(shu) 》的編纂工作,又於(yu) 2008年組織召開了“四川省首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四川書(shu) 法理論研究工作逐步得到加強,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本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自2009年6月向全省發出征稿啟事,得到社會(hui) 各界特別是各市州書(shu) 協、高等院校、黨(dang) 政機關(guan) 、文博單位的關(guan) 注,截至2010年7月31日,共收到論文73篇,其中:高等院校28篇、黨(dang) 政機關(guan) 22篇、文博係統7篇、其他單位16篇。經過評選,共評出優(you) 秀論文57篇。入選論文涉及曆代書(shu) 家、書(shu) 法美學、書(shu) 法創作、書(shu) 法批評、書(shu) 法技法、書(shu) 法教育、篆刻創作等方麵。
      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本屆研討會(hui) 論文征集具有五大特點:一是投稿增加。本屆研討會(hui) 收到的論文達到73篇(其中:投兩(liang) 篇論文的作者6人),比上屆增加41篇,創四川省書(shu) 協理論研究論文征稿之最。二是學術增強。在入選的優(you) 秀論文之中,不少論文選題獨到,撰寫(xie) 規範,具有較強的理論建樹和較高的學術價(jia) 值。三是新人增多。在本屆論文作者中,上屆老作者為(wei) 15人,本屆新作者多達44人。四是學曆增高。在本屆論文作者中,高學曆作者已經成為(wei) 四川書(shu) 法理論研究隊伍的中堅力量。其中:大學本科22人,占38.5%;碩士23人,占40.4%;博士1人,占1.75%。五是年齡降低。本屆論文作者年齡結構明顯變化,平均年齡由上屆49.9歲下降到41.9歲。由此表明,近年來四川書(shu) 法理論研究隊伍進一步擴大,書(shu) 法理論研究內(nei) 容進一步深入,書(shu) 法理論研究人員素養(yang) 進一步提高,書(shu) 法理論研究視野進一步拓展,書(shu) 法理論研究學術規範進一步得到遵循。可以肯定地說,本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論文集基本上代表了四川當前書(shu) 法理論研究的最高水平。
      本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由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辦,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理論委員會(hui) 、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書(shu) 法培訓中心、成都市新都區香城投資公司承辦。在此,我們(men) 向關(guan) 心支持本屆研討會(hui) 的諸多領導和社會(hui) 各界朋友致以深深的敬意,向為(wei) 本屆討論會(hui) 作出突出貢獻的成都市新都區香城投資公司表示由衷的感謝!

      庚寅孟秋月於(yu) 新都

 

        《四川省第二屆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入選論文目錄

製壺與(yu) 書(shu) 隸:陳鴻壽隸書(shu) 風格成因試析…………………………………………賀宏亮
陳子莊的論書(shu) 觀念和取法立場……………………………………………………蔣培友
試論於(yu) 右任書(shu) 法的現實意義(yi) ………………………………………………………向  來
姚石倩及其《渴齋藏印》稿冊(ce) ……………………………………………………鄧代昆
宋代眉山蘇氏家族書(shu) 法略論
    ――兼談蘇軾書(shu) 法淵源補遺問題……………………………………………徐曉洪
釋米芾之“刷字”…………………………………………………………………陳明遠
試論吳之英《哭楊銳》真跡的瑰瑋……………………………………吳洪武  何天芳
王國維書(shu) 法藝術管窺………………………………………………………………趙仁春
書(shu) 法必須走出康有為(wei) 的卑唐誤區…………………………………………………高遠樹
鄧石如碑派楷書(shu) 探索的開創性意義(yi) ………………………………………………彭  堅
人書(shu) 鐫雄奇   超邁致輝煌
     ――感《20世紀四川書(shu) 法名家研究叢(cong) 書(shu) •劉孟伉卷》……………………任  傑
盛唐氣象背景下的“顏體(ti) ”楷書(shu) 藝術……………………………………………劉誌超
百丈豐(feng) 碑矗錦城
    ――從(cong) 張夔階看近現代灌縣書(shu) 法………………………………… 趙仁春  張 琪
張之洞的書(shu) 法觀與(yu) 四川書(shu) 學的演變………………………………………………張秋霞
王著與(yu) 《淳化閣帖》發微初探……………………………………………………成海明
徐渭書(shu) 法生成因緣論略……………………………………………………………吳維羲
蘇舜欽及其書(shu) 學思想探微…………………………………………………………侯東(dong) 菊
受儒學因素影響下的唐太宗尊羲貶獻論…………………………………………王書(shu) 峰
馮(feng) 建吳書(shu) 法對80年代中國書(shu) 法藝術的啟發及意義(yi) ……………………………  李  鬆
盆地裏的《弄翰餘(yu) 沈》
    ――關(guan) 於(yu) 劉鹹�緣氖檠�小冊(ce) 子………………………………………………張穎川
鄧文原與(yu) 趙孟�的比較研究………………………………………………………陳學利
黃輝書(shu) 法的演變及其發微…………………………………………………………宋曉希
虞集與(yu) 元代複古書(shu) 風………………………………………………………………韓秀芳
從(cong) 摹古到尚態
    ――“二王”書(shu) 法在明代的傳(chuan) 播與(yu) 接受……………………………………葉  俊
進則育人濟世  退而治學藏書(shu)
    ――近代教育家、藏書(shu) 家、書(shu) 法家傅增湘…………………………………張興(xing) 明


 “書(shu) 畫同源”論的再審視…………………………………………………………範美俊
一字之差  謬以千年
  ――李嗣真《書(shu) 後品》中的“畫評”與(yu) “書(shu) 評”問題考釋…………………唐  波
張揚個(ge) 性與(yu) 弘揚傳(chuan) 統之淺見………………………………………………………林學遠
天府書(shu) 法風氣挺然
    ――四川書(shu) 法兩(liang) 次轉型現象類析……………………………………………陳代星
論書(shu) 法藝術的主體(ti) 空間……………………………………………………………陳小康
隋董美人墓誌初探…………………………………………………………………曾德宏
四川新出土漢碑考…………………………………………………………………高  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湖南書(shu) 法發展的幾點思考………………………………………………曾祥元
“宋人尚意”的原因新探…………………………………………………………張  利
書(shu) 法過程美的流動性描述…………………………………………………………王澤鬆
法度  造型  程式  創新…………………………………………………………梁  川
書(shu) 寫(xie) 和加工…………………………………………………………………………唐昌虎
《試析遼寧書(shu) 法的“軟肋”和對策》讀後……………………………蔡約超  楊代欣
魏晉人物品藻對書(shu) 法理論的影響…………………………………………………劉元良
“快餐文化”語境下的“大師”的思考………………………………………歐陽永梅
隸書(shu) 在唐、清兩(liang) 朝的不同詮釋……………………………………………………楊  帆
試論書(shu) 法欣賞心理…………………………………………………………………毛明祥
書(shu) 壇進入“戰國時代”……………………………………………………………張家興(xing)


古文字印化概論……………………………………………………………………郭  強
論中國古代篆刻藝術作品中的設計意識…………………………………………劉清楊
巴蜀銅印創作的發展空間…………………………………………………………周弋寒
老樹無醜(chou) 枝――吳越文字入印新探………………………………………………楊  懿
陶文入印淺談………………………………………………………………………楊  建
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覽創作漫談
    ――先秦貨幣文字入印初探…………………………………………………楊建新
戰國古璽印風再創作………………………………………………………………王福全
古璽研習(xi) 初探………………………………………………………………………王  毅
雕蟲無小技  篆刻有真工
    ――略論江安印壇現象………………………………………………………鍾國富


唐代書(shu) 法繁盛之教育成因探究……………………………………………………侯忠明
影響漢代私學中書(shu) 法教育的因素探析……………………………………………林琴
沉舟側(ce) 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wan) 木春
    ――芻議中小學的書(shu) 法教學現狀及改變策略………………………………唐天曉
遊於(yu) 藝  據於(yu) 德
    ――淺論中學書(shu) 法教學中的德育……………………………………………袁明江


楊升庵年表…………………………………………………………………………倪宗新


 

通訊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政協

聯係電話:13308187558
028―83961046(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