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國展精英】十一屆國展四川入展作者――唐龍
時間:2015年06月19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15360
 

        唐龍,1988年7月生於(yu) 四川三台。畢業(ye) 於(yu) 河南新鄉(xiang) 醫學院,大學期間,書(shu) 法作品先後得到彭彤、張錦偉(wei) 、王永峰、陳祺、樊子陽等老師指點,2011年與(yu) 大學校友在校舉(ju) 辦大學生書(shu) 法篆刻三人展。大學畢業(ye) 後,問道於(yu) 李強、吳行、周斌、曹向春等名家。近年受教於(yu) 龔小臏、於(yu) 江先生。
        作品獲獎情況
        河南省第十二、十三屆科技文化藝術節書(shu) 法類一等獎(河南省委宣傳(chuan) 部、教育廳等主辦  2010,2012年);
        "永逸杯"四川省首屆行草書(shu) 大展優(you) 秀獎(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辦  2015年);
        全國第十一屆書(shu) 法篆刻展(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辦  2015年)


唐龍兄弟來了
文/蔣三剛

   

        第十一屆全國書(shu) 法篆刻展的結果一公布,眼巴巴盼望著的寫(xie) 手們(men) 頓時讓平靜了好幾日的書(shu) 法聖壇沸沸揚揚,梓州小城也因為(wei) 唐龍兄弟的入展而鬧騰起來。畢竟這座有文化沉澱的小城好久沒有這樣有文化份量的事件發生---中國書(shu) 法的屆展,好像至今沒人參加過。也許,這座城在等待一個(ge) 人……  
        溫馨提示愛好書(shu) 法的爺們(men) 兒(er) ,嘿,唐龍兄弟來了!
        唐龍也是我的好兄弟。我們(men) 常一起觀展、學習(xi) 、探討,常常因聊書(shu) 法讓手機罷工……這兩(liang) 三年,我倆(lia) 的確粘乎得很!
        我一直看好的唐龍,他就用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有多棒!
        我素來自戀,委身於(yu) 弟弟唐龍,那是因為(wei) 他小子的確有過人之處。
        我固執的認為(wei) 整書(shu) 法,不外乎方向、方法、刻苦、環境。老弟是八零後,年僅(jin) 二十又六,能擠身這胡子老長也難進入的全國大展,隻證明其學習(xi) 路子正,效率高,沒在學習(xi) 上打圈圈。
        唐龍兄弟習(xi) 書(shu) 取法高古,這與(yu) 他在河南新鄉(xiang) 上大學接觸的彭彤、張錦偉(wei) 、陳祺、王永峰、樊子陽、周俊傑、李強、吳行、許雄誌、魏廣君、周斌、曹向春、穀鬆章等頂級書(shu) 家引導分不開,這幾年主要浸淫於(yu) 商周金文、秦磚漢瓦、鮮於(yu) 璜、平複帖等經典碑帖,取其樸拙,味其蒼茫,斯為(wei) 大美,於(yu) 時下寫(xie) 帖的巧、媚、甜、弱之風迥異。蜀中書(shu) 畫名家林嶠先生曾強調,縱觀古今,但凡雄、拙、樸、厚之作皆可名世,唐龍老弟小小年紀,便有此等眼見,的確難能可貴。斯如所雲(yun) :“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開處有波清”。
        有人常說,要成為(wei) 一個(ge) 書(shu) 法家需要數十年的功夫,此語道出了所有醉心於(yu) 書(shu) 法的“勇者”與(yu) “癡者”的艱辛與(yu) 困悶。但隻憑著所謂的數十年時間便等同於(yu) 功夫是我所極為(wei) 反對的。天天僅(jin) 隨意練一練,如跳廣場舞,蹦�Q幾下,就有了功夫?我不相信。正確的方法很重要,沒有正確的方法,就可能誤入魔道,原地踏步,或步履蹣跚,甚至退步。唐龍在河南交結的大都是行家裏手,回川後又常常問道於(yu) 蜀中賢達,自然受益匪淺。他清楚要在古人處學什麽(me) ,能做到有的放矢,少做無用功,保證了又帥又快發展。經典中的筆法、字法、墨法、章法,他都能看出玄機,取其精髓。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一字之空間,一筆之鋒向,墨之枯潤,濃淡,章法之開合,虛實,你看不到,又學什麽(me) ?唐龍正是看到了古人的妙處,故而能得真經,自然一日一境界。 
        這世間沒有天才,魯迅先生告訴我們(men) ,隻有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到寫(xie) 作上,才可以有所成就。小龍樸實純真,平日裏除卻寫(xie) 字讀書(shu) ,無它嗜好。近年於(yu) 書(shu) 道用功尤勤,寒暑不輟,謝絕了不必要的應酬和無聊的社交……酷暑難當,他常常揮汗如雨;數九嚴(yan) 冬,他依舊傲霜鬥雪。清寂書(shu) 齋,遠離城市的繁華與(yu) 喧囂,筆墨紙硯為(wei) 友,青燈白茶作伴,常常獨自與(yu) 古帖相戀糾纏到深夜。相信數年後小龍再回想這段清苦而寂寞的歲月,也著實是一種享受吧!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說沒有這十年磨一劍的執著與(yu) 虔誠,又哪能聞到這沁人心脾的芳香。
        每一個(ge) 漂亮可人的新蓓,都應該感謝那塊養(yang) 育她成長的土壤。三台縣這座梓州古城,在史上也算得上有名有份,人才輩出,杜甫老先生也曾客居於(yu) 此,寫(xie) 下了那首悲壯激越的《聞官軍(jun) 收河南河北》。梓州小城在書(shu) 法這個(ge) 版塊,一直以來氣氛甚濃,吟詩揮毫是梓州人極迷戀的事兒(er) 。近年來,縣書(shu) 協的幾位賢者,注重了學習(xi) 和交流,特別是縣書(shu) 法中青班成立後,邀請到謝季筠、林嶠、龔小臏、於(yu) 江等書(shu) 壇名流前來授課指導,學習(xi) 氣氛愈濃。唐龍兄弟回川後就是在這種環境裏砥礪磨練,幸運而幸福。有這個(ge) 溫暖智慧的團隊相親(qin) 相隨,我想唐龍應該會(hui) 更加強大。
        談到書(shu) 法,我著實厭惡誰用年齡來說明什麽(me) 。我堅信,字寫(xie) 得好壞跟胡子長短沒有太大的關(guan) 係。當然,展覽是一個(ge) 階段的事,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攀登書(shu) 法珠穆朗瑪的山徑蜿蜒曲折,必須要人品、閱曆、學養(yang) 、堅韌一路同行。唐龍老弟秉性耿直,心正骨朗,有書(shu) 生氣,正義(yi) 感,加之篤信勤奮,年紀又輕,我真沒有理由不相信,他有N種成功的可能。
        唐龍兄弟來了,挺胸抬頭,器宇軒昂的來了……

2015年5月28日夜於(yu) 思廬燈下


 

名家集評

        我與(yu) 唐龍學弟相識於(yu) 河南省博物院,他年輕氣盛,才華橫溢。出生在天府之國,遊學於(yu) 北方,問道於(yu) 泰山刻石、龍門造像,近年於(yu) 漢金文,鮮於(yu) 璜碑,秦詔版用功尤勤,得天真爛漫之趣。唐龍尚年輕,若有古人“退筆塚(zhong) ”之精神,假以時日,必定另有一番氣象。

――中國書(shu) 協理事、河南省書(shu) 協名譽主席  周俊傑

 

        欣聞唐龍學弟入展十一屆全國展,甚為(wei) 高興(xing) 。尤記得他第一次見我時,帶著“學生氣”的青澀與(yu) 靦腆,帶著大學剛畢業(ye) 的衝(chong) 勁,在鄭州創業(ye) 。雖在鄭州僅(jin) 半年之久,但從(cong) 他每次帶給我看的習(xi) 作來看,我能感覺到他的用心良苦。唐龍篆隸取法秦磚漢瓦,得蒼茫雄渾之氣,這與(yu) 他求學於(yu) 文化底蘊深厚的河南和他的性情是分不開的。近年涉獵章草,將漢金文的浪漫與(yu) 天真融入其中,其樂(le) 融融。
        柏拉圖有言: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書(shu) 法是理性的,但有險才精彩,變化方和諧;於(yu) 嚴(yan) 謹中生含蓄,從(cong) 經營中出味道。有人從(cong) 平地蓋起高樓,有人從(cong) 山崗上建造房屋,地基最好是秦磚漢瓦,高處才可參禪與(yu) 共。唐龍這個(ge) 年齡,正是需要強 “內(nei) 功”的時候,希望他不忘初心,帶著對書(shu) 法的虔誠與(yu) 敬畏,與(yu) 古為(wei) 徒,深挖傳(chuan) 統,加強大藝術圈的修養(yang) ,今後一定會(hui) 取得更好成績!

        ――中國書(shu) 協理事、河南省書(shu) 法院院長、河南省書(shu) 協副主席  李強

 

        唐龍是我非常欣賞的青年書(shu) 法家,他博采眾(zhong) 長,取法廣泛,尤擅章草。取得這樣的成績和他平時的刻苦努力及用心體(ti) 悟是分不開的。他雖年輕,但勤於(yu) 用功、用心,對待書(shu) 法態度純粹,力求書(shu) 中精髓,對古人的理解也較為(wei) 深刻。他臨(lin) 寫(xie) 的平複帖渾樸厚重,演繹出了章草的古意與(yu) 老辣,作品注重內(nei) 涵,在形式上也頗為(wei) 講究,既符合了時代的審美,也為(wei) 自己的作品潤了色。當爛漫的章草遇上了粗糙的皮紙,斑駁的古意使人眼前一亮……
        三台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從(cong) 20多年前王祖清參加全國展,到今年初蔣剛入展全國展,再到唐龍這次入展十一屆全國書(shu) 法篆刻展,三台書(shu) 法界正在煥發新的希望……所以我非常看好唐龍,祝願他在今後的藝術生涯中演繹出更多的精品。

――四川省文化館館長助理、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兼教育委員會(hui) 主任  林嶠

 

        首先祝賀唐龍兄入展全國第十一屆全國書(shu) 法篆刻展。在我看來,唐龍入國展,本就是水到渠成、實至名歸。特別是這次發來的近作,更顯精進。他從(cong) 高古的篆隸筆法入手,又吸收了秦權縱橫爭(zheng) 折的勁健骨力,線條質量飽滿凝練,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張力感。在結構布白方麵,對楚簡的精研使得他的書(shu) 風麵貌又充滿了天然多變的奇趣。胸中有古意,寫(xie) 章草自然就格調不俗。
        有了紮實的技法功力和準確的理解,他對各種書(shu) 體(ti) 的臨(lin) 摹與(yu) 創作都能做到遊刃有餘(yu) 。他雖以章草為(wei) 擅,但內(nei) 行人一看便知,這種功力去寫(xie) 行草也一定不同凡俗。但我想,至少目前來看,隻有章草這種書(shu) 體(ti) 才能夠充分實現唐龍的審美理想:既古樸又鮮活,既厚重又空靈。

  ――節選自《唐龍書(shu) 法印象》 中國美協、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中國國家畫院書(shu) 法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研究員  魏廣君

 

        唐龍畢業(ye) 於(yu) 新鄉(xiang) 醫學院,大學期間喜愛書(shu) 法,常請教於(yu) 樊子陽、彭彤等先生。近日唐龍的書(shu) 法作品入展十一屆全國展,在驚喜之時,也感受到了他最近幾年學書(shu) 的用心曆練。記得他當年備戰全國第二屆篆書(shu) 展時,是一個(ge) 剛剛從(cong) 學習(xi) 篆書(shu) 到能夠寫(xie) 出完整作品的起步者。他每日臨(lin) 印二十來方的刻苦精神感染了我,作為(wei) 年輕人,能守護自己心中的一方淨土是不容易的。
        我時常告誡學生,搞書(shu) 法篆刻,開始拚技術,然後靠綜合實力,最後贏在個(ge) 人修養(yang) 。唐龍尚年輕,希望他繼續沉住氣,堅實走好每一步,為(wei) 未來走得更高更遠保駕護航!

――中國書(shu) 協刻字委員會(hui) 委員,西泠印社社員,河南省青聯副主席,河南省青年書(shu) 協主席,河南省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周斌

 

        唐龍所在的綿陽三台縣,漢代隸屬廣漢郡。這裏是蜀國和京洛中原重要的過渡地帶,千百年來古風未泯。唐龍諸體(ti) 皆涉,章草最佳,取法《平複帖》等古章草,融秦漢篆隸筆意,挾炎漢雄風,輔以合理藻飾形式,蜿蜒而來,勢如遊龍。我仿佛看見這條遊龍在蒼鬱的田野遊弋。假以時日,沉潛涪水、�V江,浸淫三代秦漢魏晉,上下求索,多謀師友,藝文並修,遊龍行天指日可待,去演繹一段青出於(yu) 藍的藝術傳(chuan) 奇。    
        唐龍與(yu) 家鄉(xiang) 的藝友有個(ge) 約定,誰入了下一次國展,就請客喝五糧液。我想,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是見者有份,不要忘了林嶠老師和我,低調一點,咱們(men) 就喝家鄉(xiang) 綿陽的豐(feng) 穀王算了。

――節選自《見龍在田----對唐龍書(shu) 法的印象》  西泠印社社員、四川省書(shu) 協理事、四川省詩書(shu) 畫院專(zhuan) 職書(shu) 法篆刻家 王道義(yi)

 

        唐龍曾負笈新鄉(xiang) ,學醫之餘(yu) 雅好翰墨,因而有緣相識。在我的印象裏,他的筆性悟性都是很好的,路子正,人也勤奮。
​​​​​​​        唐龍善於(yu) 觀察總結,也敢於(yu) 否定自己。他的篆書(shu) 得古雅爛漫之趣,氣息純正;章草用筆洗練,拙樸相生,都達到了一定境界。支撐一個(ge) 藝術家成長的因素很多,像天分、毅力、學養(yang) 等等,缺一不可。但是當這些因素都具備時,獨立的藝術思考就顯得更為(wei) 重要。唐龍人雖年輕,卻信念堅定,在同輩人中確屬難得。記得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了唐龍的作品,甚為(wei) 欣喜,並告誡他:沉寂十年,必有大成!我堅信我的眼光,也相信他一定會(hui) 在此基礎上不斷豐(feng) 富自己,完善自己,最終成就自己。 
​​​​​​​        期待唐龍的成功!

                         ――中國書(shu) 協青少年工作委員會(hui) 委員、河南省青年書(shu) 協副主席、二屆蘭(lan) 亭獎二等獎獲得者  樊子陽

 

    唐龍大學期間求學於(yu) 中原,出於(yu) 對書(shu) 法的熱愛,他一直奔走於(yu) 求學拜師的路上。在河南、四川拜會(hui) 了諸多良師益友,使他的眼界得到了不斷的提升,書(shu) 法創作水平突飛猛進。此次入展十一屆國展,和他個(ge) 人的刻苦努力息息相關(guan) ,既明晰了他的學書(shu) 方向,也為(wei) 他以後的學書(shu) 生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與(yu) 古為(wei) 徒,深入經典,不為(wei) 時風所動,在書(shu) 法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遠!

                                 ――四川省書(shu) 協理事,綿陽市書(shu) 協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  龔小臏

 

​​​​​​​        唐龍書(shu) 法,以漢碑《鮮於(yu) 璜》築基,得其方正渾穆,後上溯秦權量詔版、金文古籀,愈見高古超邁。近來多以章草示人,我以為(wei) ,是其諸體(ti) 兼學而初步融通的正確選擇。唐龍章草,法宗陸機《平複帖》,用筆頗具篆籀之意,圓厚蒼辣而雄力泯隱;結體(ti) 以拙寓巧,伸斂有則而剛柔得濟;謀篇布局亦見其匠心,墨色燥潤相間,虛實相生;雖字字獨立而通篇宛轉,已登古奧奇麗(li) 之境。
​​​​​​​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唐龍年紀尚輕,學書(shu) 之路一直在做“加法”,意欲去疵,惟在深入,後返博歸約,去雜存精,方顯金玉形質。為(wei) 人為(wei) 書(shu) ,理同一也,因其慧質,故有此語。 

――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新鄉(xiang) 醫學院藝術教研室主任  彭彤

 

    唐龍是我在微信平台上認識的一個(ge) 書(shu) 者,他熱愛書(shu) 法,富有激情,在信息爆炸知識泛化的浮躁時代,能挑起年輕人的責任與(yu) 擔當,並且從(cong) 蜀中小鎮的地域書(shu) 風中勝利大“逃亡”,這就證明了他是一位極富才情、具有藝術敏感性和內(nei) 心堅韌的書(shu) 者。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保持與(yu) 傳(chuan) 統的血緣關(guan) 係,並且把上帝借給他的“天賦”變成男子漢持之以恒的事業(ye) ,從(cong) 深度和精度上下苦功,把偶然性變成必然性,這是更加嚴(yan) 肅的問題。

――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四川省青聯委員,內(nei) 江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 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