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宋豔霞在魏縣魏州大劇院拜著名書(shu) 法藝術家封俊虎為(wei) 師。
▲封俊虎題贈學生作品
又是一年橙黃橘綠時。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又是一個(ge) 秋,去年金秋時節,在魏州大劇院拜師禮成。回想拜師那一刻,現在依然是心潮澎湃,得遇良師——封俊虎先生,並拜入其門下,實乃幸甚至哉。回望這一年,既有感歎日月如梭的此恨無窮,亦有感悟但問耕耘的持之以恒,更有感念師恩如海的感激涕零……
拜師這一年,有一種學習(xi) 叫“全憑老幹為(wei) 扶持”。師父德高望重,“操千曲而後曉聲”,在我學書(shu) 路上因材施教、悉心教導,更是在品行修養(yang) 上為(wei) 我樹立榜樣。拜師伊始,師父讓我從(cong) 《瘞鶴銘》學起,製心一處,學期一年。該帖被曆代書(shu) 家推為(wei) “大字之祖”,師父讓我克服女性的柔弱,把筆畫寫(xie) 出雄健舒展、把字出寫(xie) 意境悠遠。師父教導,寫(xie) 字當如此,做人亦當如此,要大度大氣有格局。我是比較“費”師父的,拜師後,每天早七點半至八點之間,都會(hui) 向師父問好和發日課,師父更是對症下藥、傳(chuan) 道受業(ye) ,甚至在大年初一都要交上一份日課。時有“手迷揮運之理”,墨不入紙、線浮紙上,師父讓我把毛筆筆鋒壓下去再壓下去、把筆畫寫(xie) 雄壯,我就狠著心往下按,但手總是留情,“取法乎上,僅(jin) 得其中;取法乎中,僅(jin) 得其下”是深深的體(ti) 會(hui) 。師父的日日教導、諄諄教誨,身為(wei) 弟子的我怎能不白水鑒心。
▲母女同習(xi) 書(shu) 法
拜師這一年,有一種熏染叫“也傍桑陰學種瓜”。近墨者黑,家有一小女,平日我練字時,她有時也纏著我拿起毛筆在紙上塗鴉,有時我剛寫(xie) 完,她就拿紙開始有模有樣對著字帖寫(xie) 起來。周末我去師父的書(shu) 法藝術館值班時,偶爾也帶上她,我練字,她或寫(xie) 作業(ye) 或練字;我擦桌子、掃地,她擦地板、澆花……育人如育苗,在耳濡目染中,小小的她也在為(wei) 書(shu) 法藝術館奉獻一份力量、扛起一份擔當。
拜師這一年,有一種生活叫“左提大劍右毛錐”。仰枕槽丘俯墨池。我有半壺墨,足以慰風塵。理想的盡頭是詩和遠方,生活的盡頭是柴米油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若不撇開終是苦。在紛繁雜蕪的世界裏,於(yu) 筆墨、書(shu) 卷中尋求心靈的慰藉。晚飯灑掃庭廚後,女兒(er) 燈下寫(xie) 作業(ye) ,我時常窩在沙發“暮窗歸了讀殘書(shu) ”,中年讀書(shu) 如庭中望月。黎明即起,以墨染素宣,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調吾性。著墨處,留白於(yu) 毫端;提按中,收放於(yu) 自然;方室內(nei) ,天地於(yu) 眼前。不惑之年,更應是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待揚鞭自奮蹄”。
▲宋豔霞習(xi) 作
拜師這一年,有一種責任叫“不破樓蘭(lan) 終不還”。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師父的弟子遍及海內(nei) 外,學業(ye) 有成者不勝枚數。實乃“陽春布德澤,萬(wan) 物生光輝。”我亦在使轉縱橫中形其哀樂(le) 、達其性情,在隻爭(zheng) 朝夕中俯習(xi) 寸陰、勇毅前行。寫(xie) 字的過程不僅(jin) 是一種技能上的提升,也是一種審美觀念的培養(yang) ,更是一種文化修養(yang) 的積澱。學《瘞鶴銘》一年來,越來越深深的愛慕這塊神秘的摩崖碑刻,她雖曆經風雨殘缺不全,但落筆超逸,神采脫俗。書(shu) 法乃小技,但技近乎道也,如宗炳《山水訓》雲(yun) :“應會(hui) 感神,神超理得。”每一次書(shu) 寫(xie) ,不僅(jin) 是與(yu) 經典對話、也是與(yu) 自己對話,讓我更加沉穩、細致和自信。我也更加理解師父所常說的,一個(ge) 書(shu) 法家應該有兩(liang) 個(ge) 責任,一個(ge) 是文化責任——讓書(shu) 法藝術有序傳(chuan) 承;一個(ge) 是社會(hui) 責任——用書(shu) 法這種藝術形式讓人們(men) 感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美好,增強民族自豪感、民族認同感。更讓我明白要踐行好書(shu) 法藝術館在周末和節假日免費對外開放的承諾,為(wei) 廣大書(shu) 法愛好者來館參觀交流盡職盡責的守護好、服務好,讓“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應該拿起毛筆來”走進千門萬(wan) 戶、走遍千山萬(wan) 水、走向五湖四海,讓更多的人更好的認識和認同書(shu) 法文化,增強做人的誌氣、骨氣和底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宋豔霞習(xi) 作
拜師這一年,有一種收獲叫“枝間時見子初成”。拜師後,在師父的悉心教導下,臨(lin) 創轉換、學用結合。筆墨揮毫間,時有榮譽至。我的部分書(shu) 法作品先後入展邯鄲市“總體(ti) 國家安全觀 創新引領10周年”主題書(shu) 法展,入選市“邯職杯”廉政文化主題書(shu) 法作品展、入選“慈善杯”邯鄲市首屆大書(shu) 法臨(lin) 帖展,榮獲縣廉潔文化、廉潔家風作品征集活動書(shu) 畫類一等獎、“中國夢•勞動美”魏縣職工書(shu) 畫攝影作品比賽書(shu) 法類二等獎等。榮譽已是過去,化榮譽為(wei) 學書(shu) 路上的動力、為(wei) 薪火相傳(chuan) 的接續。甲辰春節到來前,有幸組織參與(yu) 了封俊虎書(shu) 法藝術館“迎春納福 書(shu) 寫(xie) 春聯”公益活動,當群眾(zhong) 的笑臉映著滿載新春祝福的春聯,當一位老大爺把美好的新春之福摟在胸前,那一刻,我深深感到,書(shu) 法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是深深根植於(yu) 每一個(ge) 中國人的內(nei) 心,公益活動、文化惠民、暖在民心。我們(men) 有一群人團結在一起,用書(shu) 法這種藝術形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們(men) 感受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美好。
▲宋豔霞習(xi) 作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hui) 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我雖在書(shu) 法學習(xi) 、文化修養(yang) 、文化責任上有些許進步,但深知離師父的期望還有很遠很遠。憑著腳下有路,遠方有光,時刻努力向善向上。立於(yu) 拜師一年的時間點,有感於(yu) 師父的厚愛,以一首絕句聊表寸心。《拜師一年抒懷》誰醉墨花誰醉書(shu) ,亦為(wei) 子女亦為(wei) 徒。他年若把繽紛綻,賴有春風潤我廬。輕盈數行字,難以謝恩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恒長;日月有大愛而不言,師恩恒長。
▲作者宋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