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蓮,女,別署阿蓮,中央黨(dang) 校研究生學曆,現任眉山市政協副秘書(shu) 長、辦公室主任。中國文聯書(shu) 畫藝術創作交流中心創作員、中國書(shu) 畫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眉山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東(dong) 坡書(shu) 畫院書(shu) 法藝術委員會(hui) 名譽主任,華夏書(shu) 畫研究院藝術顧問。現在謝季筠工作室和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shu) 法文化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班學習(xi) 。
書(shu) 法作品參加四川省第一屆婦女書(shu) 法篆刻展、參加四川省第二屆婦女書(shu) 法篆刻展並獲三等獎,參加四川省三屆、四屆公仆書(shu) 法展獲優(you) 秀獎,參加四川省石油係統書(shu) 法展獲一等獎。作品入展四川省首屆臨(lin) 摹書(shu) 法展、四川省第二屆書(shu) 法篆刻新人新作展、中韓第五回書(shu) 畫展等。
作品被錄入《中韓第五回書(shu) 法展作品集》、《四川省公仆書(shu) 法作品集》、《沫若紀念館書(shu) 畫作品集》等。策劃主編出版《東(dong) 坡詩詞書(shu) 法聯展作品集》、《中國詩書(shu) 城書(shu) 畫藝術精品集》20冊(ce) 。2005年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李國蓮書(shu) 法集》並獲東(dong) 坡文藝獎。作品被俄、美、日友人和國內(nei) 部分收藏愛好者收藏。
阿蓮的筆墨情緣
宋明剛
我認識李國蓮是在眉山地區成立後,那時,她從(cong) 洪雅調任青神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在工作中,對人謙和,對工作卻很苛刻。她總有一些創意,出人意料地把一些難事辦好,她不管遇到什麽(me) 事,都泰然處之,留下迷人的微笑,那時同事們(men) 都很尊敬她,朋友們(men) 都親(qin) 切地稱呼她“阿蓮”。當你走近阿蓮,會(hui) 發現她骨子裏透 股才氣。當你讀到她的書(shu) 法和散文詩歌作品後,更能體(ti) 味“雅山雅水雅女”與(yu) 身俱來的靈性。
阿蓮從(cong) 小酷愛文學藝術,愛好傳(chuan) 統的民樂(le) 和書(shu) 畫,尤其擅長書(shu) 法。大約是她的名字中有一個(ge) “蓮”字,便常用“阿蓮”、“雨荷”作筆名。國蓮出生在古雅寧靜、重商崇文的洪雅東(dong) 嶽古鎮上。每逢趕場天,鄰鄉(xiang) 有個(ge) 姓萬(wan) 的先生就提著一個(ge) 布包,來到國蓮的家門前擺攤,為(wei) 鄉(xiang) 鄰寫(xie) 春聯。萬(wan) 先生寫(xie) 得一手好字,因而生意興(xing) 隆,國蓮的父母很尊敬老萬(wan) ,還不時讚美一番。近水樓台,耳濡目染,她也開始用毛筆寫(xie) 畫塗鴉,常在自家的牆壁、街坊的大門上寫(xie) 寫(xie) 畫畫,善良樸實的長輩非但不責怪,還不停地誇讚、羨慕。小小年紀已露出了一絲(si) 書(shu) 法才氣。也許這便是國蓮快樂(le) 堅守書(shu) 法的萌芽階段。十一歲時母親(qin) 病故,父親(qin) 為(wei) 生計奔忙。失學尚小的她,生活雖清苦、辛酸,閑來無事也不忘寫(xie) 字玩。後考入中專(zhuan) 、大學、研究生到參加工作,隨崗位變動,職務升遷,她對書(shu) 法的熱情不減。特別是近年臨(lin) 習(xi) “二王”、“東(dong) 坡”、“漢簡”、章草、篆書(shu) ,以及近現代書(shu) 法名家墨跡猶有收獲。她的書(shu) 法不論在展廳,還是單幅欣賞,給人的感覺是頗具氣象,落落大方。書(shu) 法既有傳(chuan) 統功底,又勇於(yu) 創新;既能廣泛攝取,又能謹慎抉擇。其大字用筆縱橫捭闔,筆力遒勁;其小品氣韻生動,形式感強。李國蓮的書(shu) 法或隸或行,亦真亦草,風格多樣。若無千錘百煉,是很難有如此豐(feng) 富的筆墨情趣。觀她近期的書(shu) 法作品,落筆灑脫,點畫線條既飛動又兼沉穩,格調高古樸拙,無俗氣,無脂粉氣,實難能可貴。
國蓮的行政工作繁多,但是她對書(shu) 法藝術的探求卻堅持不懈。繁忙的工作之餘(yu) ,她還完成了兩(liang) 年首都師範大學書(shu) 法碩士研究生課程,師從(cong) 謝季筠、何應輝等恩師學習(xi) 書(shu) 法理論,研究書(shu) 法創作,不斷地豐(feng) 富和提高自己的書(shu) 法理論和創作水平。每當夜晚來臨(lin) ,總在讀帖、賞帖中醉人夢鄉(xiang) ;每當晨曦初露,家人都還在睡夢中,她就起床揮毫。她說,早晨空氣新鮮、神清氣爽,寧靜的心緒是她揮毫的最佳時刻。她的心境常常久久地沉浸在書(shu) 法藝術的殿堂裏,可以說,她每天的生活大都是從(cong) 書(shu) 法開始,從(cong) 書(shu) 法結束的。
今年3月在省聯、省書(shu) 協的支持下她牽頭組建了四川省女書(shu) 法家聯盟,被選為(wei) 主席後,團結和組織女書(shu) 法家開展了走進東(dong) 坡故裏眉山,走進雨城雅安,走進觀音故裏遂寧,走進葡萄之鄉(xiang) 彭山等書(shu) 法交流筆會(hui) ,在玉樹大地震發生後和紀念汶川地震二周年之際,組織女書(shu) 法家開展賑災義(yi) 賣,捐助災區貧困學生和貧困母親(qin) ,協助舉(ju) 辦了“巾幗情懷”四川省首屆女書(shu) 畫家作品展覽。
今年書(shu) 法作品入展中書(shu) 協舉(ju) 辦全國首屆篆書(shu) 展和西南四省一市書(shu) 法名家邀請展。在首屆四川省青年書(shu) 法篆刻展中獲提名展。
李國蓮除了書(shu) 法,還喜歡畫花鳥,山水畫,寫(xie) 點遊記,散文、詩歌,最近又迷上了攝影。她始終保持一種創作的衝(chong) 動,以女性獨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寫(xie) 出散文和詩歌細膩、耐讀。因此,她的書(shu) 法裏蘊涵著一種文氣。“冷眼三春不入時,問餘(yu) 何故獨來遲,平生不肯隨凡俗,甘抱秋涼覓好詩。”這是阿蓮最喜歡的一首詩,也許能表達她的心境吧。這與(yu) 她在嚴(yan) 謹、嚴(yan) 肅的生存環境中,追求一份自在、超脫、詩意生活空間的個(ge) 性有關(guan) 。她喜歡在生活中不斷追尋和堅守屬於(yu) 自己的東(dong) 西。
真誠祝願東(dong) 坡故裏――千載詩書(shu) 城這一別樣荷花能異樣紅,祝願風雨中的雨荷能在淡逸清雅中找到人生的歸途。
(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原眉山市文聯主席)
快樂(le) 堅守
李國蓮
○我雖為(wei) 女子,打小鄉(xiang) 居,天性不喜花花嗲嗲,不習(xi) 針線繡花,不貪跳繩穿花,卻癡迷寫(xie) 寫(xie) 畫畫,吹拉彈唱。老師長輩常誇,慈愛的父母卻總擔心長大難嫁。誰知少年不知愁,自顧樂(le) 在其中,一晃已過不惑之年。
○從(cong) 兒(er) 時用鉛筆畫連環畫,畫玩伴,書(shu) 抄雷鋒日記、唐詩宋詞,到街頭村尾學校牆上寫(xie) 畫塗鴉,不知什麽(me) 是書(shu) 法,隻圖博長輩和老師一誇。參加工作後,憑僅(jin) 每月40多元工資收入分三次購全上海書(shu) 畫出版社出版的《行草隸篆正》9冊(ce) 書(shu) 法自學叢(cong) 書(shu) ,愛不釋手。單位的報紙報表是我的“臨(lin) 陣戰場”,雅紙廠廢毛邊紙是奢侈的創作用品。那時沒有老師名家的指點,沒有入展成名成家的抱負,沒有書(shu) 法求財謀生的期望,沒有三五朋友的鑒賞評品,隻顧掛牆上孤芳自賞自個(ge) 樂(le) 。再小的居室也要留一角放筆墨案頭,再忙也如每日要吃三餐一樣寫(xie) 畫幾筆才覺踏實。
○工作和生活的曆練,我從(cong) 一個(ge) 農(nong) 村小姑娘,有幸逐步走上領導崗位。雖然初學會(hui) 計後就讀經濟管理研究生,由於(yu) 喜歡寫(xie) 寫(xie) 畫畫,選擇到宣傳(chuan) 文化部門和政協供職,有機會(hui) 常以文會(hui) 友,虛心求教。近年利用公休時間赴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完成書(shu) 法研究生研修班課題學習(xi) ,特別是長期得到劉德揚、姚思敏、謝季筠、何應輝等恩師指點,書(shu) 法繪畫臨(lin) 摹與(yu) 創作賞析有頗豐(feng) 的收獲和提高。近年在深入傳(chuan) 統經典,博采時代審美取向,彰顯個(ge) 人率性內(nei) 美風格上苦下功夫有新突破。我時常6點起床在清爽的晨風中揮灑,在夜深人靜的孤燈下苦練;習(xi) 慣把每日24小時分段,保證6―8小時獨自讀書(shu) 練筆休閑;周末時常閉門不出,居家讀帖臨(lin) 帖,在淡逸清雅中修身,在紙墨筆硯間上舞蹈。
○醉心苦練,天道酬勤。今年3月在省文聯、省書(shu) 協的支持下,我牽頭組建了四川省女書(shu) 法家聯盟榮幸被選為(wei) 主席,與(yu) 川中女書(shu) 法家加強交流,變一人樂(le) 為(wei) 眾(zhong) 人樂(le) 。與(yu) 姐妹們(men) 一起組織舉(ju) 辦了走進東(dong) 坡故裏――眉山,走進雨城――雅安、走進觀音故裏――遂寧、走進葡萄之鄉(xiang) ――彭山等小型書(shu) 畫交流筆會(hui) ;參與(yu) 協辦了“巾幗情懷”首屆女書(shu) 畫家書(shu) 畫聯展等係列活動;還組織了女書(shu) 法家為(wei) 甘肅玉樹和四川“5•12”地震重災區獻愛心,義(yi) 賣書(shu) 畫作品募集賑災款,捐助貧困學生和貧困母親(qin) 。
○今年書(shu) 法作品入展中書(shu) 協全國首屆篆書(shu) 展和西南四省一市書(shu) 法名家提名展,在四川省首屆青年書(shu) 法篆刻展中獲提名獎。
○生活是有歸宿的,要學會(hui) 忘記,學會(hui) 放棄;學會(hui) 提起,學會(hui) 放下;學會(hui) 記住,學會(hui) 感恩。我尊崇“快快樂(le) 樂(le) 書(shu) 法,清清靜靜創作,輕輕鬆鬆交友,平平淡淡生活,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生活格言,寫(xie) 寫(xie) 畫畫永遠是我公務之外最大的寄托和愉悅。
○途經快樂(le) 書(shu) 法之旅的驛站,抖去一身風塵,回望一路風景,用情書(shu) 寫(xie) ,忘乎所以,過癮過癮。在生命和藝術的旅途,每一個(ge) 驛站需要一次喘息、回味,審視過去在哪裏?現在在哪裏?將要去哪裏?
○書(shu) 法創作不僅(jin) 僅(jin) 是追隨,也是一種發現,要使自己的書(shu) 法臻於(yu) 和諧完美,還需不斷耕耘,以明辨的誌趣,獨行的通達,氣沉丹田的耐性去體(ti) 驗、去尋找、去感悟。
○書(shu) 法之妙,妙在翰墨中可盡展風情,達情盡意。思緒隨龍飛伴鳳舞,故而筆下生出似夢似幻、似近似遠的一縷舒爽清風,一股空靈意味,一襲超逸情致,一種純粹美意,一如遊絲(si) 般的纏綿。
○書(shu) 法是富有生命力的藝術。書(shu) 法創作是書(shu) 家靈魂的幻化,不應將其視為(wei) 僅(jin) 有文雅姿態和嫵媚舞姿的美麗(li) 雕塑。優(you) 秀的書(shu) 法作品應是生命的舞蹈,能點燃激情,打動心靈。
○又是夜闌人靜時,兒(er) 已睡,夫正酣。“荷堂”自然成為(wei) 我快樂(le) 的天堂。青燈窗前,隨意翻閱書(shu) 卷,拾文展紙揮毫,擺弄筆墨文字,頓覺充實暢懷。於(yu) 是寂靜的夜晚便忙碌而有情致了。隻可惜無人與(yu) 共,隻有我獨享“書(shu) 有味”、“字生光”的樂(le) 趣了。
○我的生活容易滿足,最喜歡的奢侈品就是紙、墨、硯、印章石等書(shu) 法工具和大量的藏書(shu) 了。最大樂(le) 趣就是閑暇時靜坐“荷堂”,讀帖臨(lin) 帖,物我兩(liang) 忘,自我陶醉在書(shu) 法的點畫筆墨間。
書(shu) 法藝術作為(wei) 無聲的音樂(le) ,無色的繪畫,帶給我心靈的愉悅是其他東(dong) 西無法替代的。我時常在清爽的晨風中揮灑,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練筆,了悟書(shu) 法藝術的真諦,不斷求索,謀求在個(ge) 人風格上有所突破。
○如今,書(shu) 壇張揚個(ge) 性,作為(wei) 女性書(shu) 家要有所成就,必須付出更多。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我堅持在技法上錘煉不止,追求適度、平和、自在的創作境界,不簡陋粗野,不心性迷狂。風格基調多樣,尊重傳(chuan) 統,同時融入個(ge) 人的率性與(yu) 靈動,保持內(nei) 美、本色、自然的審美取向。
○書(shu) 法於(yu) 我之所以快樂(le) ,在於(yu) 不因名利所累,想寫(xie) 就寫(xie) 。公務之餘(yu) ,沉下來寫(xie) 寫(xie) 畫畫,練練內(nei) 功,無為(wei) 而為(wei) 之,快樂(le) 堅守好可得東(dong) 坡“無意於(yu) 佳乃佳”的真趣,感受中國文化的萬(wan) 種風情。
○家有書(shu) 齋一間,取名“荷堂”,並非玩古雅高潔,隻因名中有“蓮”,性情近“荷”。用以詠物言誌,抑或幽默調侃。我珍愛書(shu) 齋,更愛書(shu) 齋雅號。
○書(shu) 法雖小道,然而卻是大文化,見真性情,讓古今多少英雄一生為(wei) 之沉醉。一代帝君李世民至愛《蘭(lan) 亭序》,直叫得生相伴死相隨;歐陽詢見《出師頌》、李陽冰見《碧落碑》寢臥其下,三日不忍離去;傅山在彌留之際,一切皆可釋懷,惟有筆硯難舍……可見小道不小,小道有大魅力。
○沉浸於(yu) 書(shu) 法的人,應具備包容一切的襟懷,永遠像春天一般充滿著溫暖、和悅、希望、光明。翰墨天堂,你若樂(le) 於(yu) 走進她,她則帶給您寧靜安閑的心智和情懷,猶如有快樂(le) 之神牽引陪伴,在這片風和日麗(li) 的精神家園快活似神仙。
○塗鴉的20餘(yu) 件拙作,《快樂(le) 堅守》學書(shu) 的隨想和感悟,以及多年來亦步亦趨、醉心書(shu) 法的心路爪痕。我自愧才疏學淺,眼高手低,孤芳自賞多年的筆墨,如今嚐試與(yu) 欣賞我者同賞、同樂(le) ,算是一種膽識,一種情懷,也是一種期盼。
○我仍算不上一個(ge) 書(shu) 法藝術家,因為(wei) 我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書(shu) 法於(yu) 我隻是公務之餘(yu) 最快樂(le) 的休閑方式。在黑白間揮灑,在淡逸中修身,在清雅中養(yang) 性。沉醉於(yu) 書(shu) 香,陶冶性情,美化生活,豐(feng) 富人生,傳(chuan) 承文化,是我不懈的追求。我願與(yu) 書(shu) 法結緣,走過快樂(le) 一生。
草書(shu) 佛說130cm×6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