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藝博多精 風神線領 ――青年書畫家張亦農藝術淺析
時間:2010年02月12日 來源:四川書法網測試數據 作者:四川書法網 瀏覽數:8935

舉(ju) 目當今畫壇,專(zhuan) 攻古代將相、仙人者,不乏其人,然以線為(wei) 主要表現方式。且法度嚴(yan) 謹、頗有建樹者,卻鳳毛麟角。老實說,從(cong) 事書(shu) 畫、藝術人物宣傳(chuan) 20多年來,我筆下的知名書(shu) 家畫師不下500人,但以線寫(xie) 人繪仙且造詣精深者寥寥無幾,若言翹楚之人,當首推莒人張亦農(nong) 。

張亦農(nong) ,字耕宇,1965年生於(yu) 莒北一儒醫世家,其父張濤乃劉炳森入室弟子,藝冠神州;受父熏陶,亦農(nong) 自幼喜藝,藝博多精;更兼諸多工筆畫大家親(qin) 授;加之其父收藏大量先賢珍品,亦農(nong) 遇暇便心追目臨(lin) ;另外,其家談笑多鴻儒,出入皆名流,亦農(nong) 巧用近水樓台虛心求教,經年累月廣涉博取,棄筆成丘,藝遂大進,名聲鵲起,屢屢在全國書(shu) 畫大賽中攬金摘銀,名重蘇魯,海內(nei) 外眾(zhong) 多資深收藏家競相收藏其作品,且譽詞甚豐(feng) 。

看,亦農(nong) 的古代將相、仙人畫,線條挺拔、圓潤、古樸、靈秀、巧變不竭,情意交融。雖線若遊絲(si) ,卻思接千載,儀(yi) 態萬(wan) 千,神采飛揚,大氣磅礴,具有沉鬱的書(shu) 卷氣。難怪其《八十七神仙圖》、《二十七史百將圖》、《二十四孝圖》相繼問世後,評論家無不歎為(wei) 觀止。

    熟知張亦農(nong) 的人都知道,除線條將相、仙人外,他的剪紙巧奪天工,惟妙惟肖,堪稱“二十一世紀的清明上河圖”。其連環畫,筆筆見精神,令人愛不釋手。他的玻璃畫美倫(lun) 美奐,雅俗共賞。其寫(xie) 意畫以牡丹及“四君子”見長,師古而不泥古,出神入化,達到了客觀物象與(yu) 主觀情致的統一,構成了極富感染力的畫麵。他筆下的梅墨韻酣暢,線條明朗爽快,形神兼備,體(ti) 現了梅之清秀和冷逸。多姿多彩的蝦,形態、質感、墨趣、韻致均高度提練和概括。其牡丹濃淡相宜,枯濕互濟,虛實相生:用色大膽濃烈,酣暢淋漓,濃彩不沉,淡彩不俗。他的書(shu) 法以瘦金書(shu) 為(wei) 主,在自信中開始蕩漾起來,牽著奔放的線條去漫步,豪邁之情溢於(yu) 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