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創作體會】第五屆蘭亭佳作獎四川作者郭彥飛
時間:2015年01月23日 來源:四川書法網測試數據 作者:四川書法網 瀏覽數:8761
 

    郭彥飛,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正書(shu) 委員會(hui) 委員,四川省教育學會(hui) 書(shu) 法專(zhuan) 委會(hui) 常務理事,雙流縣書(shu) 法家協會(hui) 常務副主席。 

    作品獲獎
    2009年,獲全國第二屆隸書(shu) 展二等獎【中國書(shu) 協】
    2012年,獲四川省第七屆巴蜀文藝獎【四川省文聯】
    2004年,獲全國師德論壇書(shu) 畫作品大賽二等獎【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2013年,獲暢想中國夢展示新四川全省美術書(shu) 法作品展二等獎【四川省文化廳】
    2014年,獲四川省第七屆少數民族美術書(shu) 法攝影展二等獎【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文化廳】
    2014年,被提名參加中國文字博物館隸書(shu) 名家提名展,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隸書(shu) 委員會(hui) 、中國文字博物館】
    2014年,入“第五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中國文聯、中國書(shu) 協】

    作品入展
    1998年,入展全國首屆隸書(shu) 展【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
    1998年,入展西泠印社首屆國際篆刻書(shu) 法作品展【西泠印社】
    2000年,入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shu) 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
    2004年,入展全國第八屆書(shu) 法篆刻展【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
    2005年,入展走進青海全國書(shu) 法展【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
    2007年,入展全國第九屆書(shu) 法篆刻展【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
    2008年,參加走進奧運場館千名書(shu) 家精品展,作品被奧運場館收藏【中國書(shu) 協】
    2011年,入展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優(you) 秀作品展【中國書(shu) 協】
    2011年,入展四川更美麗(li) --四川美術書(shu) 法名家優(you) 秀作品展【四川省書(shu) 協、四川美協】
    2012年,入展孔子藝術獎全國書(shu) 法篆刻展【中國書(shu) 協】
    2012年,入展趙孟�獎全國書(shu) 法展【中國書(shu) 協】
    2013年,入展筆墨東(dong) 方“2013中國書(shu) 法藝術國際大展”【中國國家畫院、中國書(shu) 法館】
    2014年作品入展第五屆西部書(shu) 法篆刻展【中國書(shu) 協】
    2014年作品入展金長嶺長城杯全國書(shu) 法展【中國書(shu) 協】

  --------------------創作感想----------------------

技近乎道 技以載道 書(shu) 以傳(chuan) 道

•  郭彥飛

       現在細細想來,我對隸書(shu) 的熱愛與(yu) 執著當源於(yu) 十五年前,在樂(le) 山的一次臨(lin) 帖班上。那是第一次近距離目睹我的恩師何應輝先生臨(lin) 寫(xie) 《張遷碑》的一幕,至今仍記憶猶新。何老師手執中長鋒羊毫,飽蘸濃墨,在一張整毛邊紙上臨(lin) 寫(xie) 《張遷碑》,一筆一劃,沉穩灑脫。在寫(xie) 完一張後,回頭對張景嶽老師說:“你過癮了沒有?”此話讓我印象深刻,但當時卻全然未體(ti) 會(hui) 到言語間的意境,而現在回想,足以感受當時何老師書(shu) 寫(xie) 後心情的暢快。當然,那張字的效果自然勿需多言了。從(cong) 那時我便喜歡上了隸書(shu) 。
       那以後,我用了大量的時間臨(lin) 寫(xie) 隸書(shu) ,從(cong) 《張遷碑》入手,《鮮於(yu) 璜碑》、《好大王碑》等厚重一路的漢碑;到後來的《乙瑛碑》、《曹全碑》、《禮器碑》等秀美一路的漢碑;再到不同章法構成的作品,如《三公山碑》、《公乘田魴畫像石墓》、《大開通》等。除此之外,亦輔以《嶧山碑》、《袁安碑》、《新莽嘉量》、《秦詔版》等篆書(shu) 的學習(xi) ,以加強作品中中鋒圓筆的書(shu) 寫(xie) 質量,增強作品中細線條的質感。同時,為(wei) 了強化細節的豐(feng) 富,近幾年我在行書(shu) 、草書(shu) 上也頗下了功夫,大草書(shu) 中的聚散開合,連綿不斷,墨色由濃到淡的節奏變化;行書(shu) 中的筆斷意連,筆斷氣連,具明顯的行氣美和節奏美,這些是否能成為(wei) 我隸書(shu) 創作中的新元素。但在經過這係列練習(xi) 後,本人作品創作還是以《張遷碑》為(wei) 主要格調來進行的。我試圖在想,隸書(shu) 中如何能更好地將在廟堂書(shu) 法即所謂標準隸書(shu) 中很難體(ti) 現的行氣美和節奏美得以實現?,這正是我在不斷努力嚐試的。
       眾(zhong) 所周知,蘭(lan) 亭獎無疑是中國書(shu) 法屆榮譽度最高的獎項之一,這是展覽的遊戲規則所決(jue) 定的。它力圖推出更好更高的作品,有異於(yu) “常見”的作品,有一定“新思想”的作品,有一定“重量(氣勢)”的作品,換言之,則是在尋找有更高藝術創新的作品。蘭(lan) 亭展作品規格可作到248*129cm,作品應盡量達到這一規格。但在實際創作中,作品的字數不易少,若少字就大,字大創作難度則相應增大。因此,在第五屆蘭(lan) 亭獎展覽中,我選擇了杜甫的三首秋興(xing) 詩作為(wei) 作品的書(shu) 寫(xie) 內(nei) 容。作品大小240*128 cm,共計170餘(yu) 字,橫向11字,縱向16字,每字大小不過10 cm,最左邊用兩(liang) 行小行書(shu) 落款。作品以經典厚重一路隸書(shu) 為(wei) 主格調,力求在作品中出現多種不同用筆方法、多種不同線條形態、多種不同字型構架和多種不同墨色變化,即把筆法、字法、墨法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體(ti) 現出來。作品中有意強化了輕重、粗細、枯潤、疾徐、藏露、收放、正邪等的關(guan) 係,注重把握陰陽關(guan) 係在隸書(shu) 作品中的作用。陰陽相濟是書(shu) 法美的主要準則之一,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是“骨肉相稱”的具體(ti) 體(ti) 現,決(jue) 不能純剛純柔偏執一方。正如劉熙載語:“陰陽剛柔不可偏陂”。通過以上技法,作品便更被賦予了趣味性,使人感到有味道、有幽默感,進而也更有吸引力了。在強化隸書(shu) 的行氣、體(ti) 現隸書(shu) 的抒情性方麵,則具體(ti) 表現為(wei) 書(shu) 寫(xie) 性,即在書(shu) 寫(xie) 技法上融入行草筆意,使筆法更加多變,除中鋒運用外,增加偏鋒、側(ce) 鋒、露鋒,不失為(wei) 一種好辦法。加之墨色輕重虛實的運用,從(cong) 整體(ti) 布局上、橫向或縱向上表現為(wei) 氣韻貫通、節奏流動,字裏行間便透露出了強烈的抒情意識。
       總之,在隸書(shu) 創作中各種技法的運用作用不可小視,應盡可能巧妙結合,以增強作品的含金量。“技近乎道,技以載道”,“道”的東(dong) 西應建立在高水平的技術之上,隻有當技術高超,在藝術創作中熟練運用,信手拿來,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內(nei) 涵才豐(feng) 富,作品中才能悟到更多更深的“道”,終達“書(shu) 以傳(chuan) 道”。

2105.1.13

 ------------------------------------------

郭彥飛入選第五屆蘭(lan) 亭佳作獎作品

篆書(shu) 作品

 

隸書(shu) 作品

隸書(shu) 作品

 

行草作品

 

 

隸書(shu) 作品

 

行草  對聯

 

行草  條幅

 

行書(shu)  180cm×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