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嶠,1963年1月。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理事、行業(ye) 建設委員會(hui) 委員,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四川省文化館研究員,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四川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作品參加中國書(shu) 協主辦的全國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獲“全國獎”)、第六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三屆、第四屆(最高獎)、第五屆、第六屆中青年書(shu) 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首屆行草書(shu) 大展“妙品獎”;全國第二屆、三屆隸書(shu) 展;全國第二屆篆書(shu) 展等。中國文聯、中國書(shu) 協主辦的“1998年蘭(lan) 亭獎·牡丹杯優(you) 秀獎;第七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銅獎。獲文化部第八屆“群星獎”銅獎、第十二屆“群星獎”銀獎,文化部係統2012全國青年美展優(you) 秀作品(最高獎)。
作品收入中國書(shu) 協、全日本書(shu) 道聯盟主辦的《中日代表書(shu) 家展》(日本·1992年)等大型書(shu) 集。著有《震影墨痕•林嶠書(shu) 畫精選》《林嶠水墨畫集》《林嶠山水寫(xie) 生》《林嶠書(shu) 畫》《當代四川中青年書(shu) 法名家係列叢(cong) 書(shu) •林嶠》《2015林嶠書(shu) 畫新作》《林嶠漢磚佛造像》等專(zhuan) 輯。
4月14日,第三十七屆蘭(lan) 亭書(shu) 法節
暨第七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
頒獎典禮在紹興(xing) 舉(ju) 行
第七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頒獎現場
獲獎證書(shu)
中國文聯中國書(shu) 協頒獎詞
林嶠(銅獎)
書(shu) 壇老將,畫界精英。
漢碑章草,法古本心。
潛修靜養(yang) ,元氣充盈。
巴蜀揚名,不忘山陰。
林嶠是當代書(shu) 壇中生代書(shu) 家的優(you) 秀代表,也是“巴蜀畫派”的先鋒主將,數十年潛心藝事,書(shu) 畫並進,深入生活,情係鄉(xiang) 民,實踐了“立人品、儲(chu) 學養(yang) 、擴眼界、美氣質”的藝術主張,不斷進取,成績斐然。
投稿小記
“成功”實屬意外
林嶠
2021年3月22日下午兩(liang) 點半,好友李在兵突然來電:“趕緊看,你獲蘭(lan) 亭獎了!”我覺得簡直是開玩笑,短暫愣神後,馬上用手機捜索“第七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獲獎及入選人選名單公示”,當看到獲得書(shu) 法創作方向銅獎名單上“林嶠(四川)”時,思路似乎還在“意外”的漩渦中打轉。等我靜下心來,思前及遠,覺得我其實為(wei) 這個(ge) “蘭(lan) 亭夢”,已經鍥而不舍地奮鬥了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前,我在中國文聯、中國書(shu) 協主辦的“1998年蘭(lan) 亭獎·牡丹杯”中獲得過優(you) 秀獎。二十二年來,並非不想獲獎,隻因我心裏漸漸明確樹立了一個(ge) 目標,那就是,夯實基礎,五體(ti) 書(shu) 法全麵發展,花甲後再談個(ge) 性和自由發揮,如果相信功夫當不負人的話,期待古稀之年會(hui) 有厚積薄發的那一天。就這樣,一路艱辛,從(cong) 未放棄過努力。雖然也有過全國第二、三屆隸書(shu) 展、全國第二屆篆書(shu) 展,全國首屆手卷展(行書(shu) )等的入展或獲獎,但更多時候,我有意疏遠參展,在展外作冷眼旁觀,練功蓄勢。自己心裏非常明白,這些平素從(cong) 未間歇的努力都是練擦邊球,為(wei) 實現自己夢想必須儲(chu) 備足夠的學養(yang) 和功力。
元月五日下午兩(liang) 點,省書(shu) 協副秘書(shu) 長唐昊老師發來了第七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征稿啟事,我經過慎重考慮,作出了放棄省書(shu) 協集體(ti) 推選的決(jue) 定,回複十四個(ge) 字:“我想再努力三年,爭(zheng) 取參加下一屆!”
半月後,戴躍主席打來電話,鼓勵我參加蘭(lan) 亭獎的投稿,我實在缺乏信心,再次放棄了。
參加中國書(shu) 協第八次書(shu) 代會(hui) 出征動員會(hui) 會(hui) 前,戴躍主席再次鼓勵我參加,我一笑,又一次“臨(lin) 陣回避”了。原因很簡單,我已年近花甲,底氣不足,怕萬(wan) 一落選,愧對弟子。
藝術人生苦旅,一路陰晴變化,時有意外。
元月28日,全國第八屆書(shu) 代會(hui) 結束當天下午在返程的首都機場登機大廳休憩港,戴躍主席再次鼓勵我參加“蘭(lan) 亭獎”投稿。我原本有畏難情緒,沒有投稿“蘭(lan) 亭”的意向。那天經戴主席的敦促,順便在手機調出了近年寫(xie) 的幾件作品的圖片,請戴主席賜教。戴主席當場為(wei) 我初步確定了八尺隸書(shu) 中堂和八尺章草四條屏兩(liang) 件作品作為(wei) 備選,並提出最後的敲定必須返回成都後要看原作,接著他又對我將要準備的第三件作品,提了些具體(ti) 的要求,讓我春節放棄休假,在交稿前再衝(chong) 刺一下。
機上閑坐,又將戴主席的關(guan) 照吟味一番,想了許多。近幾年雖然筆耕未輟,但懶散益重,經常思及宋薑夔《續書(shu) 譜》中所謂的各體(ti) 有別,術有專(zhuan) 工,“有專(zhuan) 工正書(shu) 者,有專(zhuan) 工草書(shu) 者,有專(zhuan) 工行書(shu) 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參賽者交數件書(shu) 體(ti) 風格各異的作品,難度過大,故多年不敢投稿“蘭(lan) 亭”,有嚴(yan) 重的畏難情緒。這次經戴主席的開導鼓勁,畏難情緒開始逐漸化解,終於(yu) 鼓起勇氣,決(jue) 定拚搏一回。
二月十八日上班第一天早上八點,我按約來到戴主席辦公室,六件備選作品全部鋪開,戴主席反複比較後,為(wei) 我挑選了三件作品。要求全部托裱,對顏色搭配等提了些中肯建議。最後強調,待托裱件掃描出來後,六件作品的圖片必須全部發給他,最後看稿確定,方可投寄。
我立即將六件初選作品送往雙流區邱家堰(成都最大的傳(chuan) 統裝裱基地)。正好裝裱技師羅群芳夫婦已從(cong) 外地趕回。原以為(wei) 這事簡單,大約兩(liang) 個(ge) 小時就可以搞定,誰知“看者容易做者難”,他們(men) 從(cong) 上午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半方才結束,我為(wei) 他們(men) 精湛的技藝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所折服。
二月十九日一大早,約好的掃描工作如期在福寶印社進行,向運成總經理親(qin) 自指揮,僅(jin) 花了兩(liang) 小時就出了結果。我立即將圖片發往戴主席定奪。
不出意料,戴主席頭一天確定的三件作品沒有變,我想參加的兩(liang) 件作品都未選上,遺憾讓我冷靜,或許藝術作品的主觀自見與(yu) 客觀他評,確實存在著咫尺千裏的仁智別見。藝術作品最終都要屬於(yu) 社會(hui) ,而麵向社會(hui) 的現實,就是最終總要由書(shu) 齋自賞自樂(le) 到任由眾(zhong) 多觀者評騭取舍。敢於(yu) 投稿,向書(shu) 界曬塗鴉,也是一種自我助推和激勵。相信塗鴉公示後批評褒貶紛至,會(hui) 讓我今後更理性更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藝術創作。
當天中午,選好的三件投稿作品,加上提前兩(liang) 天熬夜填好的五個(ge) 表格和個(ge) 人參評的100元退稿費收據複印件等,都按中國書(shu) 協的要求備齊,最後又請寧紹鬆、文頂銘兩(liang) 位學生幫忙核校無誤,交順豐(feng) 快遞寄出。此際,忽然全身輕鬆,覺得我已經努力盡心了,至於(yu) 入選否則悉聽自然了。
3月19日下午五點,評委會(hui) 在紹興(xing) 評選現場來了電話,我感到意外,以為(wei) 作品上有啥字寫(xie) 錯了需要詢問討論呢。沒承想,是正式通知我入圍,但必須通過麵試答題。聯絡員交待麵試方式,立即加微信,晚上視頻連線等,準備就緒。
第二天上午九點四十分,麵試開始。12道麵試題,任答題者抽號,我選了幸運數字六號題。準備時間隻有7到8分鍾。要求回答的內(nei) 容,我學習(xi) 過,比較熟悉。九點五十分,“綜合素養(yang) 測試”正式開始,主考官是書(shu) 界都熟悉的書(shu) 法篆刻家李剛田老前輩,還有新當選的中國書(shu) 協副主席葉培貴老師。回答時間僅(jin) 五分鍾,在四分鍾時提醒一次。回答結束後,我自認答題比較滿意,至於(yu) 總分的排次結果,當然隻有聽其自然了。
3月22日(周一)下午,官宣的評選結果實感意外,我居然獲得“蘭(lan) 亭獎”的銅獎。隨後幾天,書(shu) 友各種熱情洋溢的鼓勵持續傳(chuan) 來。我很感動,覺得個(ge) 人的榮譽實際上是屬於(yu) 我們(men) 四川全省書(shu) 法家的,大家的興(xing) 奮表明受到鼓舞的,不是我一人,是大家,是投入幾十年心血的巴蜀書(shu) 家群體(ti) 。
說實話,全國比我寫(xie) 得好的,大有人在,是機遇和運氣的一次偶然的光臨(lin) !
按要求,我這次投稿的是八尺隸書(shu) 中堂、八次章草中堂、八尺斷碑式組合中堂三件大作品。如果定要分享一點獲獎“幹貨”,那就是,未來書(shu) 法優(you) 勝比拚的趨勢是綜合實力!對此,我已有新的計劃,主要是四個(ge) 方向:個(ge) 人風格的建樹能力;繼續強化五體(ti) 書(shu) 法的臨(lin) 摹,提升創作能力;兼及提升中國繪畫臨(lin) 摹、創作的能力;豐(feng) 厚文學修養(yang) 及創作的能力。
二十二年漫長的準備和等待,初見花果,如果期望進步,還需要頑強不懈地付出。天道酬勤,期待我的下一個(ge) 人生目標能夠更上層樓,有新的進步。
最後,我要衷心感謝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文旅廳、四川省書(shu) 協、四川省文化館,感謝指導和幫助過我的領導,老師和朋友們(men) !特別要感恩何應輝、戴躍兩(liang) 位主席,沒有他們(men) 的真心關(guan) 愛,真誠教導,就沒有我這些微不足道的“成功”。
有時靜心沉思,覺得我真地很幸運。有何應輝老師幾十年的耳提麵命和諄諄教誨,又有亦師亦友的戴躍老師的時時鞭策和幫助,而且在我身邊有這麽(me) 多能真誠切磋藝術的書(shu) 友,有支持我們(men) 藝術事業(ye) 奮進的省文聯省文旅廳省書(shu) 協省文化館,才會(hui) 有我偶然獲得幸運的這次機會(hui) 。所有“成功”都不屬於(yu) 我個(ge) 人,都應該屬於(yu) 巴蜀書(shu) 家群體(ti) !
2021年4月15日
創作自述
三件獲獎作品
作品一
▲林嶠 《清黃鉞二十四畫品奇辟沉雄二篇》
247cmx123cm 宣紙 2018年
《清•黃鉞二十四畫品之奇辟沉雄二篇》八尺整幅生宣隸書(shu) 作品,創作於(yu) 2018年。按計劃,2018年我的創作計劃重點是多寫(xie) 八尺整幅的大作品,提高自己對大幅創作的駕馭能力。此作是從(cong) 幾張大幅隸書(shu) 作品中選出來的,算是兩(liang) 三年未習(xi) 隸體(ti) ,偶然不計生拙的一次嚐試,談不上滿意,隻是看著比較順眼。
創作基本取法於(yu) 代表“漢碑書(shu) 風”的《張遷碑》、《鮮於(yu) 璜碑》、《祀三公山》等碑帖,意欲兼具碑篆古樸的韻味,突出生宣墨韻,力求一氣嗬成。落款用自己擅長的章草雙行書(shu) 寫(xie) ,希望能起到豐(feng) 富畫麵,飽滿聚氣的效果。最後十餘(yu) 字的補跋,“懸璧細觀,尚有餘(yu) 興(xing) ,願待日後盡興(xing) 也”,本為(wei) 補白,或能增添幾分情趣。
因為(wei) 正文中難寫(xie) 的字較多,一些字的處理上都經過幾番推敲。書(shu) 界擅寫(xie) 隸書(shu) 的明眼人都知道,隸書(shu) 書(shu) 寫(xie) 看似容易,寫(xie) 好很難,往往要比寫(xie) 其它書(shu) 體(ti) 付出更多。通常寫(xie) 隸書(shu) ,字數少比較容易處理,寫(xie) 百字大幅最難。沒有二三十年碑帖筆墨功的淬礪積墊,不能厚積薄發,絕難揮灑出雄渾大氣,圓潤厚重的隸書(shu) 作品。所以,我每次創作隸書(shu) 作品前從(cong) 不奢望成功,擱筆後經常有些不勝遺憾的感覺。
我認為(wei) ,不僅(jin) 畫畫,書(shu) 法也應講究“氣色”(清蔣驥《傳(chuan) 神秘要》)。氣色者,神氣情趣,墨色紛采,不在一點一劃,而在整體(ti) 的蔚然可觀。隸書(shu) 不唯欣賞單字,最重整體(ti) “氣色”效果,既要有通幅筆法形態上下前後的貫氣,還須有墨法枯潤隨機的自然變化,這樣方可企望創作出點線情態生動活色的隸書(shu) 好作品。
其實,書(shu) 法藝術的創作很像長亭短亭送別友人,就此別過,可能會(hui) 留下一些遺憾和惦記,最後翻篇都會(hui) 成為(wei) 過去;隻有儲(chu) 學悟覺,再次投入更多的努力,才會(hui) 有更好的作品不負期待。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臨(lin) 摹或創作書(shu) 法作品都必須盡心追求,不懈努力。藝無止境,長亭更短亭!
2021.04.15
作品二
▲林嶠 自撰《閱竹樓寫(xie) 畫隨筆七則》
244cmx113cm 宣紙 2017年
《閱竹樓寫(xie) 畫隨筆七則》(簡稱《隨筆七則》)是自撰內(nei) 容,章草,八尺四條屏,生宣書(shu) 寫(xie) ,時間2017年。內(nei) 容出自2012年出版的拙著《林嶠山水畫寫(xie) 生》,書(shu) 中收錄閱竹樓(本人齋號)寫(xie) 畫隨筆208條。此次參評的《隨筆七則》,悉出此書(shu) 。
在正式創作的數月前,我複讀舊稿時曾順便從(cong) 中精心挑選了比較切合當前書(shu) 畫創作學習(xi) 內(nei) 容的19條,備案待用。因多年偏愛章草,研習(xi) ,學習(xi) 的方法,通常是每見新的章草字帖必先反複觀賞月餘(yu) ,隨後通臨(lin) 兼以選臨(lin) ,偶覺臨(lin) 池有得,即趁時專(zhuan) 作研習(xi) ,如此年年“趁熱打鐵”,容易書(shu) 藝小進。因有平素的反複研習(xi) ,對書(shu) 寫(xie) 詩文中重複出現的字,必參酌上下字,反複推敲,隨法生機,力求前後協調,順行自然又盡量各具像貌。
意欲創作此作初始,作品的幅麵長短、紙色等形式設計有幾個(ge) 方案,後來根據書(shu) 寫(xie) 內(nei) 容的分節長短,反複比較,最後確定用八尺四條屏來書(shu) 寫(xie) ,可期寬綽自然。
落筆之先,覺得章草行氣最忌稀疏零散,遂謀劃其每屏的上下左右留白稍多;如此,幅西安排在左邊留白最多,而右邊留白較少;這樣的疏疏密密,或對八尺四屏大格局能增強整體(ti) 的視覺效果。創作後,懸壁觀之,果然不負期待;想起《唐朝名畫錄序》中朱景玄說“變態不窮,凝神定照,固為(wei) 難也”,確然如是。
書(shu) 畫需要心手契合的創作狀態,後來找尋一個(ge) 安閑自適的章草書(shu) 寫(xie) 狀態花費不少時日。丁酉夏,成都天氣特別悶熱,練字雖每日必修課,但悶熱難挨,頗損雅興(xing) 。有天近午時忽然轉涼,我突然有了感覺,迅速取出備好的《隨筆七則》文稿和裁好的八尺生宣紙,乘興(xing) 寫(xie) 出,寫(xie) 得比較順利舒坦。書(shu) 畢,已是午後兩(liang) 點,放筆吃飯,輕鬆釋然。飯後觀之,覺得有幾分可取之處,遂張壁數日。
意外的是,此章書(shu) 四屏得戴躍主席看好,鼓勵我投稿。後來作品入展獲獎,意外若驚,鼓舞非常。我想,可能是近幾年安靜作為(wei) 的作品比較少,誠蒙評委老師們(men) 看重,對我既是鼓勵,也是鞭策。如今複吟細味,書(shu) 寫(xie) 的個(ge) 性風格,輕鬆自然的書(shu) 寫(xie) 狀態,可能是這次偶爾取勝的關(guan) 鍵。我想,在書(shu) 法界紮堆仿製、浮躁競取、急功近利的今天,推崇"入古出新”的自然之道,應不失為(wei) 上上之策。
2021.04.15
作品三
▲林嶠 《論語子張第十九章句》
244cmx108cm 古法毛邊紙 2020年
▲這件斷碑式八尺草書(shu) 作品《論語子張第十九章句》,是2020年臘月創作的近期草書(shu) 作品。我一向奉信清代唐岱《繪事發微》裏講的“藝成而下,道成而上”,“書(shu) 畫有正派,須得正傳(chuan) ”的說法,視為(wei) 筆耕至理。藝家出門首先路子要正,得正傳(chuan) ,勿親(qin) 歪道;其次埋頭為(wei) 藝,一定要遠離熟俗;沾染熟俗,未必不能成藝,但失去正傳(chuan) ,自陷下次,習(xi) 俗愈久,日後愈難打理。
2020年4月,拙著《林嶠漢磚佛造像》一書(shu) 出版後,準備用五至八年時間開始實施強化“王字正傳(chuan) ”的計劃。我對王字行草係列的關(guan) 注和學習(xi) 實踐已有30多年,時有小小進步,但都不能令我滿意。前幾年出了一本《林嶠行草書(shu) 手卷集》(收入作品52件),就是想從(cong) “王字”與(yu) “魏碑”等“正傳(chuan) ”的反複學習(xi) 中找到突破口,兼美並進。新書(shu) 出來了,計劃的標的也拉高了。當時決(jue) 心重新從(cong) 王羲之、王獻之的優(you) 秀碑帖入手,先追形似,後力求神似,紮紮實實地“不怕從(cong) 頭再來”。毛筆采用純羊毫中號大筆,線質從(cong) 顏真卿《祭姪稿》而來,即用顏真卿篆籀筆法,去寫(xie) 二王字,初試結果較為(wei) 滿意。整體(ti) 上追求一種虛實變化的靈動感。這次創作的《論語子張第十九章句》即是探索的一次實踐。因字數、張數太多,很難處理。我采用右上留白空間和左下留更大空白作遙相呼應,拉近整體(ti) 視覺衝(chong) 擊,強化一種“似斷非斷,外展而內(nei) 斂”的大效果。另外,在書(shu) 寫(xie) 時,注重了七塊斷麵中上下餘(yu) 白空間長短大小的錯落,加上墨色輕重和行間疏密的對比,盡量回避重複,不讓單調劃一的墨法章法等小遺憾給宏觀大效果減分。細節上,力求含蓄自然美,讓線質結合用墨更富有彈性、內(nei) 斂等變化,也作了些大膽的探索。
書(shu) 寫(xie) 中有誤落字等小疵,個(ge) 人認為(wei) ,隻要跟整體(ti) 協調,點救或旁插補字亦無礙觀賞。
應該說,近期王字係列的探索,雖小有進步,但離我的審美理想還有較大距離。我將繼續努力,力爭(zheng) 早日得心應手,更上層樓,創作出能暢意表達內(nei) 心審美追求的草書(shu) 作品。
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