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沈鵬論書選輯
時間:2023年08月25日 來源:中國書法家協會網 作者:admin 瀏覽數:7836

 

沈鵬論書(shu) 選輯

  沈鵬先生 

  1931.9.1—2023.8.21 

 

  為(wei)   

  創造書(shu) 法作品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塑造人的性靈;越是深入追求,就越能體(ti) 會(hui) 真、善、美在藝術與(yu) 生活、藝術與(yu) 人性中的一致性。 

  我們(men) 重視藝術,有人說,藝術是我們(men) 的第二生命,我說藝術應是我們(men) 生命的全部。一個(ge) 人的生命什麽(me) 樣,他的藝術就是什麽(me) 樣。人的生命達到何等的高度,他的藝術就達到何等的高度。我本人對自己的起點評估不高,但自認為(wei) 對藝術始終抱著真摯的追求。 

  我們(men) 要從(cong) 曆史的坐標當中尋找自己的“點”在哪裏,知道怎麽(me) 才能找到自己的那一個(ge) “點”。從(cong) 整個(ge) 曆史坐標來講,自己的那一“點”微乎其微,但是對每個(ge) 人來說,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實際上都需要找到那個(ge) “點”。 

  思維定式不僅(jin) 體(ti) 現在書(shu) 法創作上麵,還體(ti) 現在我們(men) 的思想方法上麵,以及處理問題、研究問題的方麵。所以我們(men) 要不斷學習(xi) 思考,要“思想思想”,前一個(ge) “思想”是動詞,後一個(ge) “思想”是名詞。你在思想的時候,還要經常去思想你的思想,檢驗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地去學習(xi) ,不斷在學習(xi) 當中調整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當代書(shu) 壇尤其要注重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即傳(chuan) 統文化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同時尊重藝術個(ge) 性,尊重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呼喚原創精神,樹立包容、自由、多元的學術風氣,推動書(shu) 法的可持續發展。 

  從(cong) 特定的角度說,藝術品創造的過程也是發揮技巧的過程。然而技巧並非孤立。技巧從(cong) 一個(ge) 方向來說,聯係著作者的審美意識、世界觀;從(cong) 另一方向來說,又包含著技術——我們(men) 稱之為(wei) 更加接近形而下的因素。在全部創作過程中,技術不但不與(yu) 技巧脫節,而且決(jue) 不遊離於(yu) 審美意識與(yu) 世界觀之外,創作過程是作者從(cong) 世界觀到技術的全部整合在具體(ti) 作品中的特定體(ti) 現。 

  技、藝、道,是三個(ge) 層麵。沒有技,即沒有了藝,也無所謂道。然而最高層的道始終處在支配地位。技進乎藝,道在藝中,藝體(ti) 現道,道帶領藝,促其前進。 

  詩和書(shu) 有一種內(nei) 在的溝通。詩言誌,書(shu) 化於(yu) 情感,要有節奏,要有韻律。 

  書(shu) 外必須見諸書(shu) 內(nei) 。“書(shu) 外”遠比“書(shu) 內(nei) ”範圍大得多,豐(feng) 富得多,起著決(jue) 定作用,尤其對於(yu) 高層次的書(shu) 家更是如此。而“書(shu) 內(nei) ”對於(yu) 書(shu) 法來說是基礎,沒有這個(ge) 基礎(內(nei) 因),書(shu) 外功(外因)便失去轉化的依據。要善於(yu) 找到“書(shu) 外”與(yu) “書(shu) 內(nei) ”的契合點,善於(yu) 把“書(shu) 外”所得化為(wei) 營養(yang) 書(shu) 法的潛能。 

  我們(men) 不看重書(shu) 法創作的過早“成熟”,卻要求一份真誠熾熱的藝術良心,堅持書(shu) 法本體(ti) 意識,排除無謂的幹擾,確立對書(shu) 法原創的認識,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就當今時代書(shu) 法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提高人文意識的重要性大於(yu) 相對的硬件設施。 

  作家中曾有人提出“學者化”的要求,書(shu) 法家的學者化更為(wei) 重要,書(shu) 法創作、書(shu) 法研究都要置於(yu) 整個(ge) 曆史的大文化背景之中。 

  人文思想與(yu) 書(shu) 法有沒有直接關(guan) 係?有的。人文修養(yang) 首先關(guan) 係藝術欣賞水平的高低。人文思想對書(shu) 法的重要性,除了各門藝術的共同性,還應當考慮到書(shu) 法的無功利性質。書(shu) 法屬於(yu) 純粹的形式美,格外能夠表現個(ge) 性。書(shu) 法發揮特殊性,反映人的個(ge) 性,又受到這門藝術特殊性的局限。真正的藝術家善於(yu) 在把握特殊藝術對象的同時,充分弘揚個(ge) 性。 

  對當代書(shu) 壇而言,我們(men) 尤其要注重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即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同時要尊重藝術個(ge) 性,尊重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倡原創精神,樹立包容、自由、多元的學術風氣。 

  回到我們(men) 每個(ge) 人怎麽(me) 能進步,怎麽(me) 能學得更好,一是要不斷地總結,二是要多讀好的東(dong) 西,提高眼力,三是要全麵提高自己的修養(yang) ,四是要在自然界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 

  學習(xi) 是一個(ge) 永恒的主題,學而時習(xi) 之,學了還要習(xi) 。 

 

  從(cong)   

  弘揚原創,尊重個(ge) 性,書(shu) 內(nei) 書(shu) 外,藝道並進。 

  我們(men) 呼喚書(shu) 法創造的高度、情感的濃度以及技巧的純度。書(shu) 法創造肯定需要主觀情感的高度昂揚,但是矯揉造作不等於(yu) 感情豐(feng) 富,企圖打破“一切”框架實際上不自覺地陷入了別一思維模式。書(shu) 法創造肯定也需要高度技巧,研究藝術的通感幫助我們(men) 尋找各門藝術的共同性以豐(feng) 富藝術的表現力,真正的藝術家不僅(jin) 懂得他從(cong) 事的那一門藝術的長處,也深知其短處,從(cong) 而揚長避短。 

  一種藝術上的新觀念、新流派的誕生,其合理性要看是否順應時代潮流,合乎規律的產(chan) 物,不能要求承續性很強的書(shu) 法藝術像萬(wan) 花筒似的變化觀念。 

  中國書(shu) 法創作始終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繼承與(yu) 創新之間尋找自己的方位,立足點是現代、創新,但卻把根須伸向古老的傳(chuan) 統,反對抱殘守闕,也反對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的創造。 

  原創離不開繼承,否則失去了根基。個(ge) 性不能脫離共性,離開了書(shu) 法形式美的共性,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個(ge) 性。 

  從(cong) 傳(chuan) 統和創新這個(ge) 角度來說,要想創新就要學習(xi) 傳(chuan) 統,在大量學習(xi) 傳(chuan) 統的基礎上才能夠重新整合,這樣的創新才有價(jia) 值和意義(yi) 。怎麽(me) 來整合知識、發揮想象力,如何培養(yang) 原創能力,是我們(men) 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原創離不開繼承,並且重視繼承,否則原創失去根基。個(ge) 性不脫離共性,離開了書(shu) 法形式美的共性,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個(ge) 性。要尊重並且善於(yu) 開發自己的創造意識,還要尊重別人的個(ge) 性創造,真正樹立自由、民主、平等的學術空氣,多元化由此形成。 

  傳(chuan) 統與(yu) 創造是統一體(ti) 中的一段矛盾,沒有人能夠絕對擺脫矛盾的任何一方。有才能的藝術家善於(yu) 把握從(cong) 傳(chuan) 統到創造的轉化,從(cong) 當代生活與(yu) 藝術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形成獨特的風格。這裏也會(hui) 包含我們(men) 常說的“現代感”的成分。“現代感”應是現代人的意象、情感、趣味在書(shu) 法藝術中的折射,“現代感”絕不孤立於(yu) 傳(chuan) 統之外。 

  書(shu) 法與(yu) 其他藝術在造型上的結合可能開辟出新路,但是對書(shu) 法最基本的要素采取輕薄態度,卻不見得是嚴(yan) 肅的創造,不見得是真正的革新。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我們(men) 需要正本溯源,“多元”不能離開“一元”。 

  積澱是數千年審美意識的進化與(yu) 高揚,民族審美意識的結晶。新的創造倘若不以長期曆史積澱為(wei) 起點,必定走到虛無的境地。 

 

    

  樹立一個(ge) 好的學風,甚至比我們(men) 能寫(xie) 出好的字更有意義(yi) 。寫(xie) 出一幅好的字可能是一時的,而良好學風則關(guan) 係到我們(men) 長遠的發展。 

  書(shu) 法教學,我認為(wei) 可以也應當是多元的,培養(yang) 人才的途徑不是單一的。 

  好的評論應當是嚴(yan) 肅的,與(yu) 人為(wei) 善,對作者負責,也對讀者負責。好的評論也應當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包括專(zhuan) 業(ye) 水平。好的評論既有原則性,又不失包容性,包容不是包攬一切,原則也絕非“棍棒相加”。 

  評論有權利選擇特定的對象,可以擇取多角度,切入多層麵,但並不是某一作品、個(ge) 案或現象的附庸。評論褒揚而非溢美,針砭而不泄私憤。熱愛藝術,所以親(qin) 近體(ti) 察;冷靜審視,終於(yu) 保持應有的距離。評論者寓熾熱的感情於(yu) 冷靜的理智之中。理智與(yu) 感情的高度的一元化是評論者良好的素質。主體(ti) 的獨立性,不排斥廣闊的包容性,理論的執著堅定,無礙於(yu) 多向探索。為(wei) 了發展藝術,我們(men) 需要評論,更要呼喚嚴(yan) 肅的批評。 

  當代書(shu) 法能不能堅持可持續發展,要從(cong) 源頭尋找動力。要讓廣大群眾(zhong) 加深對書(shu) 法本體(ti) 的認識,使書(shu) 法在熱熱鬧鬧的同時,加強與(yu) 當代先進文化的血肉聯係,在時代淡化書(shu) 法實用價(jia) 值的環境中,努力與(yu) 群眾(zhong) 保持密切聯係,警惕表麵的熱鬧竟可能成為(wei) 消解書(shu) 法的異化勢力。我們(men) 當然反對無所作為(wei) ,而我們(men) 更需要自覺地把握住前進的方向。 

  尊重傳(chuan) 統,就是尊重我們(men) 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不斷創新是傳(chuan) 統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決(jue) 定性因素。我們(men) 以這樣的認識為(wei) 基點,實現書(shu) 法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黃山人字瀑 

  沈鵬 

  久雨初晴色色新,山光巒表逐層分。 

  路回忽聽風雷吼,百丈飛流大寫(xie)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