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網絡藝術字庫:創新先繼承 創造先審美——從傳統書法到藝術字庫的規範漢字社會美學芻議
時間:2021年04月06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admin 瀏覽數:8353

 

        編者按:該文原為(wei) 北京大學書(shu) 法訪問學者李青剛2020年12月參加“第七屆全國語言理論和通用語言文字書(shu) 法研討會(hui) ”的報告提綱,成文後發表於(yu) 2021年第1期《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學報》。該文從(cong) 文化書(shu) 法的角度,以弘揚傳(chuan) 統經典書(shu) 法及規範現代漢字傳(chuan) 承為(wei) 準繩,審思網絡書(shu) 法字庫在快速發展中的審美亂(luan) 象,提出社會(hui) 美育的時代使命,對準確把握傳(chuan) 統書(shu) 法與(yu) 當代文化創新的關(guan) 係,有積極的借鑒意義(yi) 。現經作者授權,全文刊發,以饗讀者。為(wei) 方便閱讀,略去提要、注釋及參考文獻等,原文可參見原發刊物。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明起源的標誌和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負載著科學知識和文化觀念的全息符號。規範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並由國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體(ti) 字、簡化字以及未經整理簡化的傳(chuan) 承字。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規範漢字書(shu) 法形成了各種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字庫,得到了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高度認可和廣泛應用。但是,部分字庫為(wei) 了追逐商業(ye) 利益和個(ge) 性效應,出現了大量隨意造字、醜(chou) 書(shu) 怪體(ti) 等現象。這既與(yu) 法律精神相悖,同時也對中國漢字及傳(chuan) 統書(shu) 法的人文意識和審美感受造成了誤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怎樣對漢字文化進行保護性開發和應用,讓規範漢字的書(shu) 法情懷和社會(hui) 美學凸顯?怎樣讓現代漢字藝術字庫發揮提升全民文化和社會(hui) 美育的正能量作用?

 

        一、踐行和見證:規範漢字書(shu) 法藝術字庫建設

        (一)國家語言文字事業(ye) 改革和發展推動規範漢字書(shu) 法建設

        規範漢字藝術字庫建設是對文化自信的自覺踐行,將近100年的國家語言文字事業(ye) 改革和發展推動規範漢字書(shu) 法建設。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hui) 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豐(feng) 富和發展。”2012年,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下發了《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ye) 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強調“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載體(ti) 作用”(第二章:目標與(yu) 任務);“建設古今漢字全息數據庫,理清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推動中國文字的曆史傳(chuan) 承、現實應用及國際傳(chuan) 播;建設中國百年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數據庫,收集整理中國百年來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數據庫。”(第三章:重點工作)規範漢字的廣泛應用,在提升全民人文素養(yang) 、引導全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全社會(hui) 必須提高漢字書(shu) 寫(xie) 的規範意識和審美能力,樹立科學的文字規範觀和發展觀。在這個(ge) 基礎上建立規範漢字書(shu) 法字庫,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20年來對語言文字事業(ye) 改革和發展的階段化成果的現實應用,更是對漢字文化及傳(chuan) 統書(shu) 法的有效傳(chuan) 承。

        漢字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它的表意性質以及超方言、超古今的特點,使得它在交際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2019年,國家語委重大基礎資源建設項目“通用漢字全息數據庫建設”標誌性成果——漢字全息資源應用係統上線,從(cong) “形、音、義(yi) 、碼、用”5個(ge) 維度建立多場景使用的規範漢字字庫,從(cong) “常用字集”“現代通用規範字集”“古籍印刷通用字集”“字符總集”等開發路徑,全麵呈現古今漢字書(shu) 法的各種屬性及藝術表現,成為(wei) 漢字書(shu) 法教學研究及文化普及的重要平台。規範漢字藝術字庫的建設,涉及到教育、出版、文藝等文化領域及社會(hui) 層麵的實踐應用,已逐步實現了從(cong) 技術到藝術、從(cong) 傳(chuan) 承到創新的跨越與(yu) 融合,是對新時代文化自信的自覺踐行。近年來,國家相關(guan) 部委完成《通用規範漢字筆順規範》《漢字部首表(修訂)》等規範研製工作,加快《信息技術產(chan) 品語言文字使用管理規定》立法進程,啟動《國家語言文字事業(ye) “十四五”發展規劃》調研撰寫(xie) 工作,為(wei) 規範漢字藝術字庫建設保駕護航。

 

(二)“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實現了規範漢字和書(shu) 法藝術的傳(chuan) 承創新

        2019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強調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chuan) 承發展。從(cong) 甲骨文到曆代經典碑帖再到規範漢字書(shu) 法的廣泛應用,中國書(shu) 法實現了漢字的“活化”藝術之路,凸顯當代中國文字與(yu) 書(shu) 法資源傳(chuan) 承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中華精品字庫工程”(見下圖)的適時啟動和成果輸出,實現了規範漢字與(yu) 書(shu) 法藝術的傳(chuan) 承創新。這項工程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hui) 共同指導,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負責開發字體(ti) 的遴選和質量審核,精選100位中國曆代書(shu) 法名家的代表作品,開發成電腦藝術字庫。“字庫”字體(ti) 開發經過收集字稿、字稿掃描、字形選擇、精細設計、補字創寫(xie) 、字形檢查、專(zhuan) 家審核、封裝成庫等流程,實現了從(cong) “字載中華”到“字美中華”的溯源探索,讓曆代書(shu) 法經典作品走出博物館的深櫃,來到人民身邊,融入大眾(zhong) 生活,助力大眾(zhong) 審美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在全社會(hui) 倡導珍惜漢字、熱愛漢字、敬畏漢字,讓傳(chuan) 統經典碑帖煥發時代風采,讓規範化和藝術化的書(shu) 法文化永續發展。

 

 

        (三)書(shu) 法藝術字庫實現書(shu) 法研創群體(ti) 的古今借鑒與(yu) 創作參照

        以前書(shu) 法家創作或臨(lin) 摹,隻能參照古代碑帖,學習(xi) 古人作品,查詢各類書(shu) 體(ti) 的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字典。隨著印刷技術的升級,雖然我們(men) 能看到印刷精致的字帖和複製作品越來越多,但書(shu) 法學習(xi) 從(cong) 臨(lin) 摹到創作的最大難度,在於(yu) 字法的準確和書(shu) 風的統一,這一問題以前難以解決(jue) 。隨著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群體(ti) 書(shu) 法創作、文字研究、臨(lin) 習(xi) 訓練、教學參考等有了更便捷、集約化的學習(xi) 轉換工具,如“書(shu) 法大字典”“賽大家書(shu) 法”“以觀書(shu) 法”“不厭書(shu) 法”等手機端APP或字庫網站。極大地解決(jue) 了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創作中的字體(ti) 規範辨識、臨(lin) 摹創作轉換、書(shu) 體(ti) 書(shu) 風統一等問題。特別是針對創作中字法準確性沒有把握、查詢資料費時又短缺的困惑迎刃而解。這些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APP、字庫網站的出現,既是傳(chuan) 統紙質版各體(ti) 、各風格、各年代書(shu) 法字典的網絡呈現,又利用大數據整合技術,快速實現了古今經典書(shu) 體(ti) 、碑帖作品、各年代書(shu) 家的快速匹配。不僅(jin) 為(wei) 創作和臨(lin) 摹學習(xi) 節約了時間,也提升了研創群體(ti) 的審美意識。這些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字庫平台的創建,既有官方學術性研究成果,也有商業(ye) 市場化開發,它的專(zhuan) 業(ye) 化的審美態度和規範化的字體(ti) 篩選,受到了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群體(ti) 的青睞和廣泛應用。

 

        二、繼承和創新:規範漢字書(shu) 法藝術審美

        (一)規範漢字承載著中國書(shu) 法藝術美學變革的社會(hui) 使命

        林語堂先生曾經著述強調書(shu) 法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許隻有在書(shu) 法上,我們(men) 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被稱為(wei) “曆史活化石”的漢字承載了極其豐(feng) 富的文化信息,是一種具備文化學、哲學、美學、史學、社會(hui) 學意義(yi) 的符號體(ti) 係。規範漢字的造型的美、音韻的美、結構的美,是點綴中華文化的顆顆明珠,必然承載中國書(shu) 法藝術美學變革的社會(hui) 使命。筆墨應當跟隨時代,規範漢字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法不是對立和矛盾的關(guan) 係,而是繼承和融通的歸合。從(cong) 法律上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從(cong) 情感上講,規範漢字繼承了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法法書(shu) 的精髓,文有淵源,字有史承;從(cong) 美學感受上來講,漢字因為(wei) 有了規範而被接納和傳(chuan) 承,書(shu) 法因為(wei) 有了漢字的變化發展而被創造升華;從(cong) 社會(hui) 發展來講,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把傳(chuan) 統書(shu) 法的審美性和規範漢字的實用性結合到位,深根厚植,發揚光大。

 

        (二)規範漢字的書(shu) 法性繼承與(yu) 書(shu) 法藝術的漢字化傳(chuan) 承

        規範漢字為(wei) 什麽(me) 缺少權威的書(shu) 法名家用書(shu) 法展示的字帖和傳(chuan) 播自信?簡化以後的現代漢字除了寫(xie) 楷書(shu) 還可以寫(xie) 成隸書(shu) 、篆書(shu) 嗎?這些問題有人在探索和實踐,值得我們(men) 深思。

 

 

        規範漢字與(yu) 傳(chuan) 統書(shu) 法同胞孿生,一個(ge) 是標準化識讀應用,一個(ge) 是藝術化傳(chuan) 承創新。規範漢字在曆朝曆代都有官方規範標準,和傳(chuan) 統書(shu) 法同步並行發展,不能人為(wei) 曲解和錯誤改造。2020年8月,書(shu) 法家仇高馳先生指出比亞(ya) 迪新上市的新款車“漢”車標用的“漢”字是個(ge) 錯別字(見上左圖)。“漢”字是新中國建國後漢字簡化改革之後的規範字寫(xie) 法;繁體(ti) “漢”字的標準寫(xie) 法如《古文字類編》(見上右圖)所示。這個(ge) 車標用“漢”字,三點水用古代篆書(shu) 的寫(xie) 法,右邊部分用簡寫(xie) 的“又”。如果從(cong) 文字學角度來說,這個(ge) 字作為(wei) 字體(ti) 顯然沒有使用過,是因為(wei) 不懂文字演變導致的。麵對書(shu) 法家的質疑,設計師及企業(ye) 堅持認為(wei) 這是圖畫LOGO 而不是文字(在“漢”款出來之前,該汽車企業(ye) 先後出了“秦”“唐”“宋”“元”係列車標車型,都是采用中國傳(chuan) 統的篆體(ti) 漢字),並且嘲笑書(shu) 法家“不懂設計”。漢族是中國最大的民族,漢字是我們(men) 使用了幾千年的交流工具,這個(ge) “漢”字要以這種強詞奪理被全社會(hui) “被動接受”(這款車已經批量生產(chan) 銷售),對漢字文化產(chan) 生負麵影響,實在讓人汗顏。書(shu) 法以文字作為(wei) 載體(ti) ,那麽(me) 文字又哪裏起源呢?唐蘭(lan) 先生在《古文字學導論》中提出“文字的起源是從(cong) 原始圖畫發展來的”。這一論斷目前已經成為(wei) 學界共識,但是並不是說文字就是圖畫,書(shu) 法就是圖式,以文字作為(wei) 根基的書(shu) 法也不能用西方美術化方式解讀。規範漢字的書(shu) 法性繼承和書(shu) 法藝術的漢字化傳(chuan) 承,不能被單獨割裂和曲解。漢字的藝術表達,千百年來演繹出了篆、草、隸、行、楷等書(shu) 體(ti) ,同時代也產(chan) 生了大量繁體(ti) 字、異體(ti) 字等。理清規範漢字的生成曆史和語義(yi) 環境,接受書(shu) 法傳(chuan) 承過程中的繁簡轉換、異體(ti) 同根等問題,是新時代書(shu) 法研學者要重點解決(jue) 的問題。

 

        (三)規範漢字的文字性和文學性蘊含漢字文化時代氣韻

        《國故論衡·小學概說》說:“蓋小學者,國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豈專(zhuan) 引筆畫篆、繳繞文字而已。”這裏的“小學”,指古人所說的“文字學”,即文字、音韻、訓詁。中國漢字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結合的表達符號。古代的時候根據萬(wan) 物繪製圖像,從(cong) 中感知和諧的美感。古文字中,虎的斑紋,鹿的雙角,魚的出水,鳥的豐(feng) 滿羽毛,反映出各自的自然美,蘊含著漢字文化的時代氣韻。直到規範漢字全麵普及的今天,絕大多數漢字依然保留了生成淵源,要從(cong) 高度抽象中去審察漢字具體(ti) 內(nei) 蘊的美。在書(shu) 法的學習(xi) 過程中,為(wei) 了寫(xie) 字而寫(xie) 字是字匠,為(wei) 了漢字的美感去書(shu) 寫(xie) 才能懂漢字的意趣。通過對文字、文化、文人的特質進行潛心領悟,從(cong) 而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培養(yang) 高雅的審美情趣。書(shu) 法美是一個(ge) 係統的整體(ti) 的美,是一種以規範文字(包含不同時代的標準字體(ti) )作為(wei) 載體(ti) ,以線條結構作為(wei) 具體(ti) 形象,以生動或抽象的審美理念作為(wei) 思維形象,讓不同時代、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產(chan) 生美的享受的藝術形式。雖然書(shu) 法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產(chan) 生了許多流派和各路書(shu) 風,但他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點:都是以文字作為(wei) 基礎、以文化作為(wei) 引領、以文人作為(wei) 楷模的感性和理性融合的蘊含時代特質的獨特藝術。

 

        (四)規範漢字字庫建設提升書(shu) 法藝術社會(hui) 美育新高度

        在曆史文化的傳(chuan) 遞表達中,漢字能夠生生不息,除了維係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傳(chuan) 承古代文化和曆史經驗等,在培養(yang) 民族情感、建立教育體(ti) 係、擴大對外交流等方麵,也功不可沒,這也是漢字的社會(hui) 美育價(jia) 值的直接體(ti) 現。書(shu) 法藝術美育就是通過培養(yang) 人們(men) 認識美、體(ti) 驗美、感受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以書(shu) 法藝術促進人的心靈淨化和個(ge) 性完美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書(shu) 法藝術曆來是中華傳(chuan) 統美育的重要內(nei) 容,而規範漢字的字庫化建設,把書(shu) 法藝術的社會(hui) 美育功能提升到一個(ge) 人人參與(yu) 、人人審美的新高度。規範漢字經藝術化創造後進入現代藝術字庫,既要有標準化、功能化的一麵(社會(hui) 實用功能),也要有藝術化、美學化的一麵(社會(hui) 美育功能),二者完美融合才能發揚光大。不能簡單地把規範漢字等同於(yu) “印刷體(ti) ”。被我們(men) 廣泛接受的“印刷體(ti) ”,雖然把規範漢字的標準化、功能化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失去了更多的審美趣味,更談不上對大眾(zhong) 的審美能力提升。失去了情感溫度的漢字符號,變成一道阻斷漢字書(shu) 寫(xie) 及藝術展現的屏障。僅(jin) 僅(jin) 把文字筆畫構件機械地安置擺放在一個(ge) 分配合理的空間裏,批量化地複製出來,其實是一個(ge) 可怕的結字硬傷(shang) 。這樣的字體(ti) 和藝術無關(guan) ,和審美無關(guan) 。真正的把規範漢字的字庫化建設上升到書(shu) 法藝術社會(hui) 美育的新高度,在社會(hui) 生活中產(chan) 生的審美聯想和藝術情感,它表現是多方麵的:從(cong) 到造型,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從(cong) 筆法到墨法,從(cong) 情感到神采,從(cong) 不同的視角窺見漢字的博大和精深。

 

        三、美與(yu) 醜(chou) 的思辨:網絡字庫亂(luan) 象和傳(chuan) 統書(shu) 法的審美衝(chong) 突

        現代漢字藝術字庫是以規範漢字和傳(chuan) 統書(shu) 法作為(wei) 根基,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開發相應的軟件工具,探索人機結合的文字收集、整理、篩選、比對的操作和管理流程,從(cong) 數千年流傳(chuan) 下來的文字載體(ti) (含古今經典的書(shu) 法碑帖、典籍和作品)中盡可能把出現過的漢字形體(ti) 匯聚起來,建立字之間的聯係,最終按照出版印刷及網絡數字化需求,製作出的專(zhuan) 業(ye) 字體(ti) 字符庫。現代漢字藝術字庫是引領中華漢字文化步入信息化、數字化、規範化時代的標準工具。

        手書(shu) 字體(ti) 進入藝術字庫,是時代的產(chan) 物。隻要遵循規範漢字書(shu) 寫(xie) 標準及傳(chuan) 統漢字書(shu) 法的美學標準的手寫(xie) 字體(ti) ,應該積極鼓勵和大力推動它進入主流字庫,惠及全社會(hui) 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藝術、教育、出版、對外交流等多個(ge) 方麵彰顯難以替代的價(jia) 值。目前互聯網及手機APP各類字庫中,不乏具有較高書(shu) 法審美價(jia) 值的藝術字庫。這些字庫的麵世,經過了調研整理、專(zhuan) 家創作、審美篩選、精心設計等流程,把漢字規範化、標準化、審美化、體(ti) 係化作為(wei) 社會(hui) 推廣應用的前提,得到了社會(hui) 的高度認可。然而也有一些字體(ti) 設計者及機構出於(yu) 商業(ye) 利益目的,為(wei) 使字體(ti) 具備“入庫”的個(ge) 性風格,故意把漢字筆畫和結構進行粗俗、草率的誇張變形,甚至以錯製錯,誤導大眾(zhong) 。這些字體(ti) 既不符合規範漢字的筆畫筆順和傳(chuan) 統書(shu) 法書(shu) 寫(xie) 的用筆規律,也不符合社會(hui) 大眾(zhong) 審美習(xi) 慣和應用需求。如果任由這種“帶病”的手書(shu) 字體(ti) 格式化、體(ti) 係化、批量化進入字庫,在互聯網上為(wei) 被誤導的大眾(zhong) 下載、運用和傳(chuan) 播,不僅(jin) 會(hui) 拉低大眾(zhong) 審美水平,而且容易造成社會(hui) 用字混亂(luan) 和信息識讀困難等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漢字藝術字庫暴露出不少亂(luan) 象。例如:(1)以明星、名人為(wei) 代表的個(ge) 性化字體(ti) 泛濫,如徐靜蕾體(ti) 、謝娜體(ti) 、郭敬明體(ti) 、毛不易體(ti) 等,個(ge) 別商業(ye) 字庫運營機構還推出了企業(ye) 或個(ge) 人專(zhuan) 屬名人定製化字體(ti) ;(2)以江湖體(ti) 、醜(chou) 化字、變體(ti) 書(shu) 等各態病書(shu) 醜(chou) 書(shu) 橫行,堂而皇之出現在重大的文體(ti) 活動、主流媒體(ti) 及教材讀物中;(3)打著“漢字革命”“漢字審美創新”口號的曲解漢字、異化造字的假美術體(ti) 漢字,缺失了規範漢字辨識性和閱讀感; (4)缺乏文字演進根據和文化傳(chuan) 承的古今字、異體(ti) 字的繁簡混用及場景誤用,如“館”(現代標準規範漢字)與(yu) “舘”(特指工作或學習(xi) 的地方)、“館”(特指用餐或休閑的地方)等字在很多圖書(shu) 館、文化館、餐館牌匾中被混用誤用的情況明顯。

        漢字字體(ti) 及風格的形成,是在數千年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牽引下完成,逐步形成了區別於(yu) 世界任何文字而獨有的人文曆史、規範標準與(yu) 社會(hui) 價(jia) 值。漢字書(shu) 法是由人創造的,在曆史承續中,開創出了甲骨文、金文、竹簡、木櫝、帛書(shu) 、石刻等形式,也演繹出了篆書(shu) 、隸書(shu) 、草書(shu) 、行書(shu) 、楷書(shu) 等書(shu) 體(ti) ,漢字書(shu) 法滋養(yang) 和成就的曆代書(shu) 法家和文人更不勝枚舉(ju) 。這些文字、文化、文人的積累傳(chuan) 承,都是中國文化傳(chuan) 承的根基,它的主體(ti) 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想象力、價(jia) 值觀、美學精神、人文學識的拓展和延伸。漢字藝術字庫的開發和建設,不僅(jin) 要提升規範漢字和傳(chuan) 統書(shu) 法的自覺審美判斷,同時要加快互聯網信息技術字庫的法律完善,在繼承中創新、審美中發展。不能脫離漢字的書(shu) 寫(xie) 規範和美學規律,本末倒置、斷章取義(yi) 、嘩眾(zhong) 取寵。

 

         四、結  

        從(cong) 傳(chuan) 統經典書(shu) 法到現代藝術字庫,漢字都是時代發展的親(qin) 曆者和見證者。漢字書(shu) 法藝術的美學價(jia) 值在於(yu) 它的精神內(nei) 涵和再創造能力,書(shu) 法所表達的意蘊和情趣。把曆代經典書(shu) 法書(shu) 體(ti) 納入現代藝術字庫,必須同步考慮漢字的規範化、標準化、識別化、審美化、體(ti) 係化,也就是實用性與(yu) 藝術性的融合,這是新時代規範漢字藝術字庫建設的的重要使命。要全麵阻止不符合文字發展規律、誤導人們(men) 對中國漢字的人文意識和審美感受的標新立異、隨意造字、醜(chou) 書(shu) 怪體(ti) 等手體(ti) 書(shu) 進入藝術字庫。否則這和規範漢字書(shu) 法的初衷背道而馳,和文化自信的文脈傳(chuan) 承逆向而行,對全社會(hui) 的人文審美提升無用無益。基於(yu) 技術和藝術融合的書(shu) 法藝術字庫,要把規範漢字的書(shu) 法情結和社會(hui) 美學功能發揮出來,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文化複興(xing) 的新時代。

(作者:李青剛,研究員,北京大學書(shu) 法訪問學者,四川科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成都硯心書(shu) 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