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文房四寶:紙的種類
時間:2010年02月18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網絡素材 瀏覽數:5556
   

宣紙因安徽宣城生產(chan) 書(shu) 畫紙而得名,宣紙已成為(wei) 中國書(shu) 畫用紙的代名詞。現在生產(chan) 宣紙的地方除了安徽外,還有四川的夾江宣、浙江的富陽宣和溫州的皮宣等。

宣紙的種類

宣紙的各個(ge) 種類在市場上有很多名稱,有時會(hui) 令人眼花繚亂(luan) ,尤其是初學者更是無所適從(cong) 。其實歸納起來並不複雜,可以一目了然的。

按加工方法分類,一般可分為(wei) 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生宣的品類則有夾貢、玉版、淨皮、單宣、棉連等。生宣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chan) 生豐(feng) 富的墨韻變化,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寫(xie) 意畫和行草書(shu) 體(ti) 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尤其用淡墨水寫(xie) 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xie) 則相對容易。在創作書(shu) 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及行筆速度,方可得心應手。

圖片熟宣加工時用膠和明礬等塗過,(我們(men) 經常將其合起來說“膠礬”)有了明礬就會(hui) 使水墨留在紙麵上,失去了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膠的作用是將明礬固定在宣紙上。由於(yu) 膠礬的作用,紙質較生宣為(wei) 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會(hui) 洇散開來。因此特性,宜於(yu) 繪工筆畫或書(shu) 寫(xie) 蠅頭小楷,而非水墨寫(xie) 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hui) 出現“漏礬”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雲(yun) 母箋、冷金、酒金、蠟生金花羅紋等皆為(wei) 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

楷書(shu) 用生宣不適合,高檔些的粉彩,粉箋,蠟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圖片現在市麵上的熟宣主要有以下幾種:

蟬翼——紙質很薄上麵撒有細細的雲(yun) 母;

雲(yun) 母——用淨皮加工的熟宣,撒有雲(yun) 母;

冰雪——較雲(yun) 母厚些的撒有雲(yun) 母的熟宣;

清水——沒有雲(yun) 母的熟宣。

半熟宣也是從(cong) 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liang) 者之間,煮椎宣、玉版宣即屬此一類。另外還有用生宣製作的灑金、灑銀宣也是半生熟的。由於(yu) 要將金銀顆粒粘固在宣紙上需要在紙上刷膠,這層膠也不同程度的破壞了生宣的吸水性,使其具有半生熟的特性。

圖片宣紙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為(wei) 棉料、皮料、將淨三類。其中又有單宣、夾宣、二層、三層等之分,規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淨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更能經受拉力,質量也越好;對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ti) 現豐(feng) 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受筆力反複搓揉而紙麵不會(hui) 破。如果您是寫(xie) 書(shu) 法一般用棉料就可以了,不是書(shu) 法不可以用淨皮和特淨,隻是書(shu) 法相對不要求有豐(feng) 富的水墨效果和很強的拉力,棉料足以。明白了宣紙的類別就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了。

造紙的主要源料多為(wei) 植物纖維,以竹與(yu) 木為(wei) 主,木之纖維柔韌,製成紙,吸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製之紙,吸墨性較弱,故以此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

弱吸墨紙類:多係竹纖維製成,紙麵較光滑,墨浮於(yu) 表麵,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豔。以牋紙類為(wei) 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為(wei) 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yu) 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wei) 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輕脆」,即其特性。

蜀牋:據說西蜀傳(chuan) 蔡倫(lun) 造紙古法,所產(chan) 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you) 。「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係遵古法製成,染色易敗,不能傳(chuan) 久,為(wei) 應酬把玩罷了。

藏經紙: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shu) 寫(xie) 或印製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liang) 種。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wei) 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製的鳥子紙,但價(jia) 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並不實用。

強吸墨紙類:多係木質纖維所製,吸墨性強,表麵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shu) 寫(xie) 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wei) 含蓄,以宣紙類為(wei) 主。雖然較晚出現,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wei) 最名貴的書(shu) 寫(xie) 用紙。

宣紙與(yu) 彷宣:今日最名貴之書(shu) 寫(xie) 用紙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桿與(yu) 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製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you) 。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chan) 紙,而是周圍諸地產(chan) 紙,皆以宣為(wei) 散集地的原因。

繼續來講名貴的玉板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wei) 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隻要筆稍停,墨就會(hui) 滲出來,形成一個(ge) 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xie) 出別有風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shu) ,齊白石的大筆寫(xie) 意畫等。

因為(wei) 宣紙過於(yu) 吸墨難寫(xie) ,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過改良之後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shu) 寫(xie) 。

毛邊紙、元書(shu) 紙與(yu) 棉紙:宣紙昂貴,一般習(xi) 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yu) 印書(shu) 的,但因為(wei) 紙質好,有人買(mai) 了書(shu) 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wei) 「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wei) 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men) 今天中小學生習(xi) 字簿所用的機器製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shu) 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製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一類,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jia) 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wei) 習(xi) 字用。

在使用宣紙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紙的性能。如果紙質好而且比較綿厚,墨汁中要兌(dui) 以清水調勻後使用;如果紙質較薄,墨汁中可少兌(dui) 甚至不兌(dui) 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筆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紙紙角上點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範圍,如果洇的快、且範圍大,說明紙質薄,墨要濃一些,書(shu) 寫(xie) 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點洇出速度慢且範圍小,說明紙密質厚,墨可適當稀一些,書(shu) 寫(xie) 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紙紙質較差,墨跡會(hui) 灰,要用濃墨書(shu) 寫(xie) ,不然,字會(hui) 缺乏精神。

圖片使用宣紙的注意事項

宜平:書(shu) 寫(xie) 時必需平放,才易於(yu) 書(shu) 寫(xie) ;若紙皺,便不易書(shu) 寫(xie) 了。惟有人寫(xie) 古篆隸時,故意將紙揉皺,以求斑駁之致與(yu) 古意。

潔淨:紙上汙穢,會(hui) 影響觀瞻運筆與(yu) 墨色,灰塵也會(hui) 影響運筆,若與(yu) 墨汁相雜,墨既不堅,亦乏光彩。這雖然隻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書(shu) 法書(shu) 法,寫(xie) 字最重法度,故「書(shu) 」、「法」並稱,尤重間架與(yu) 章法,布置章法有縱行橫列之分,立定間架則有九宮、田字、米字諸式。線條亦有明暗之別,凡篆隸行草楷諸體(ti) 都是如此,尤其是楷書(shu) 更是重要;據說唐人重「法」,絲(si) 毫不苟,看留下來的名家諸法,其法度之謹嚴(yan) ,空前絕後,故有九宮創於(yu) 唐人之說。

分格也需隨書(shu) 體(ti) 而定,法度最嚴(yan) 的楷書(shu) 和篆隸,縱橫需整齊,行列皆可畫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橫列,以免縛手縛腳,不得縱放。明線宜細,以免妨害觀膽,暗線用書(shu) 宜輕,不必塗抹,以免損毀紙張。若摺紙易起皺折,妨礙運筆,亦須避免。

固定:書(shu) 寫(xie) 時紙需固定,若紙隨筆動,字便不能隨心應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紙,也可以用鎮尺壓在適當位置,使紙固定。

墊吸水布:以筆飽蘸濃墨寫(xie) 字時於(yu) 頓挫重按處,力透紙背,墨滲紙外,不但會(hui) 沾汙桌麵,且筆畫染開,也會(hui) 破壞畫麵。所以需要以吸水紙或布墊在紙下,可以將滲出的墨吸乾淨,保持畫麵整齊。

待乾收紙:墨汁未乾時收紙的下場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個(ge) 字平白多了個(ge) 「鏡像」,有時實在令人哭笑不得。還有,不要自作聰明的將作品「盼乾」,或是想用衛生紙吸乾,這樣不但會(hui) 使墨易脫落,且會(hui) 使墨色受損。收拾時,不要任意摺疊,以免損紙,有礙觀膽。

藏諸乾涼處:紙受潮易腐朽,過度乾燥又會(hui) 破裂,因此若想使貴大作能長長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其他如蟲蛀也需注意。

常用宣紙的尺寸

在購買(mai) 宣紙的時候,一般是以紙的長度來命名的。如店員會(hui) 問你:“你要買(mai) 生宣還是熟宣?你要買(mai) 四尺?六尺?或是3尺的?”目前用量最多的宣紙是四尺宣(生宣)。一張四尺宣紙也稱四尺整紙,它的長是:136厘米(約4尺),寬:68厘米(約2尺),計算麵積是約:4尺×2尺=8平方尺。行內(nei) 稱四尺整紙有時候就直接說8平尺,於(yu) 是聽到的人就來勁了硬說自己家裏的畫啊什麽(me) 的是八尺紙的,其實八尺整紙相當於(yu) 4張四尺整紙,價(jia) 格也要翻好幾倍。

國畫、書(shu) 法作品價(jia) 格往往是以麵積計算的(即平方尺),如:這個(ge) 畫家的作品多少錢一尺?就是問作品每平方尺多少價(jia) 格。

下麵就是一些常用的宣紙尺寸:

單位:CM(厘米)

常用三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三尺全開:100 x 55

三尺鬥方:55 x 50(有叫三尺對開、三尺開二)

常用四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四尺全開:138 x 69四尺對聯:138 x 34(又叫四尺對開、四尺開二)

四尺鬥方:69 x 68(又叫四尺對開、四尺開二、由於(yu) 其長、寬都是二尺,所以有叫做二尺鬥方)

四尺三開:69 x 46(又叫四尺開三)

四尺四開:69 x 34(又叫四尺開四)

四尺六開:46 x 34(又叫四尺開六)

四尺八開:35 x 34(又叫四尺開八、四尺鬥方)(一張四尺紙分割成幾張相同尺寸的紙叫法為(wei) :二張則稱四尺對開,正方形稱四尺鬥方等等)

常用六尺宣紙的裁法和尺寸:

六尺全開:180 x 97(又叫六尺整張)

六尺三開:60 x 97

六尺對聯:180 x 49

六尺鬥方:97 x 90(又叫六尺對開)

六尺開四:97 x 45

六尺開六:60 x 49

六尺開八:45 x 49

八尺全開: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又叫丈二匹)

圖片宣紙的特殊尺寸及規格:

手卷:書(shu) 法、國畫中橫幅的一種體(ti) 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又稱長卷,最長有一百多米,如“千裏江山圖”。也稱橫卷。手卷較短的一般有8、9米長,唱的能達到20米以上。手卷的高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間。手卷的尺寸:0.35×6米 0.35×20米 0.35×50米 0.53×20米 0.53×40米手卷也有生宣、熟宣之分。

ps:厘米與(yu) 平方尺換算公式 : (長cm X 寬cm)X 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