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墨為(wei) 色墨。是繪畫用的顏料,有紅、黃、青、綠、藍、棕、白等色,多為(wei) 天然色料配製,色彩純淨豔麗(li) 。不易褪色。雖早期色墨不多見,但從(cong) 唐、宋的繪畫中,可以看到顏料的精美與(yu) 華麗(li) ,唐人《金碧山水圖》,畫麵以青、綠色彩為(wei) 主,間施以金描繪出秀麗(li) 蒼翠的山川,巍峨宏偉(wei) 的殿閣,展現出輝煌壯麗(li) 的自然圖景,突出了色彩的美麗(li) ,五代著名畫家顧閎中創作的《韓熙載夜宴圖》,畫麵前後分作5段,用濃筆重彩的藝術手法,把南唐宰相韓熙載的夜生活,刻畫得惟妙惟肖。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色彩柔和豔麗(li) ,人物傳(chuan) 神,更顯出色彩的美妙,這些在紙、絹上的色彩,已曆經了八九百年,及至上千年曆史滄桑,仍然保持著奪目的光彩,充分顯示了這些彩色墨製造精良,是古代鑒賞墨的佳品。
鑒別真偽(wei) 是文物科研及陳列研究的前提,無鑒別真偽(wei) 就談不到鑒定。所以鑒別、鑒定是文物工作者首要解決(jue) 的。我們(men) 鑒別鑒定的目的是為(wei) 人們(men) 提供研究真實可靠實物的參考憑證。我們(men) 鑒別墨也一樣,要求多看實物,多記實物,通過實物與(yu) 文獻資料相互印證,看後加以思考,善於(yu) 比較分析,善於(yu) 發現問題,多看實物是可以對某一名家名作的墨質、題識、圖案、墨品、風度認識就越深刻熟悉。加上下斷充實自己的學識,多學文獻資料,並學會(hui) 區分歙縣與(yu) 休寧各派的墨品及風度的特點,通過對墨品的了解,即使在沒有年款的情況也可以鑒定出是哪些名家墨品。如:康熙三十五年所製“耕織圖”、乾隆三十所製“棉花圖”無論仿造、改造、我們(men) 都可以斷定康熙三十五年以前沒有“耕織圖”墨品,乾隆三十年以前沒有“棉花圖”墨品,以後仿造可能就是舊模新作比較容易鑒別真偽(wei) ,還是清代名家墨品分等級,價(jia) 格也可參考。
另外避諱對墨的影響,封建社會(hui) 有國諱與(yu) 家諱之說。國諱是避皇帝與(yu) 孔子的名字;家諱是避自己祖先的名字,避諱的方法是,在書(shu) 寫(xie) 時候凡遇到應避的名諱,或缺筆或易字,說念之時改原音。“避諱”對於(yu) 文物鑒別有一定影響。如“避諱”對於(yu) 明清兩(liang) 代墨的鑒別尤為(wei) 重要。明代還可以,在明清兩(liang) 代製墨中品名,齋名常用“玄”字,“玄元靈氣”、“九玄三極”等。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名玄燁,因而“玄”字避諱,或改寫(xie) 元,或缺寫(xie) 一筆為(wei) 玄,明清兩(liang) 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假品,當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改寫(xie) “元”或缺一筆寫(xie) “玄”當是康熙以後的作品。而由於(yu) “玄”字墨品給明代墨帶來多少厄運。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以後,均挖去“玄”字或將墨毀壞。總之“玄”給明代傳(chuan) 品招致厄運,其損失不可估計。但同時也在鑒別方麵起到了劃分時代的作用。
由於(yu) 明清兩(liang) 代書(shu) 畫受各流派的影響,其風格有所不同;因書(shu) 畫風格的不同,其墨模雕刻技巧、手法,顯然有時代的區分。明代的書(shu) 法多遒勁,雕刻手法為(wei) 了表達遒勁,刀法則需要深厚,才能顯示字體(ti) 雄健,陽文字鋒芒峰曆,圭角嶄然。清代書(shu) 法多秀潤,雕刻手法必須掌握精秀潤細的刀法,才能表達柔麗(li) 清雅,繪畫與(yu) 書(shu) 法完全一致,因之明清兩(liang) 代雕刻墨模的技巧,以明清兩(liang) 代書(shu) 畫不同的風格,而形成兩(liang) 大流派,明代墨模,其刀法多深厚有力;清代墨模,其刀法多柔研精細。其所以不同,實因書(shu) 法繪畫風格不同所致。這樣對鑒別明清兩(liang) 代名墨,就可掌握內(nei) 涵。